在電視劇《歡樂頌》中,樊勝美吸血鬼式的家庭環境令人印象深刻。她掙的工資有一半要給哥哥用,賺來的錢都用來填補家里的窟窿。好不容易買了套房子,還被爸媽逼著寫上哥哥的名字,理由是她遲早會嫁給別人,如果寫她的名字那房子就成別人家的了。對于大部分人的認知,樊勝美的經歷,不過是現實生活中千千萬萬中國式女兒們困境的放大。
現實生活往往比電視劇更加殘酷,在最新播出的《變形計》中,觀眾們又看到了命運比樊勝美更加殘酷的女孩——農村主人公王虹玉。作為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女兒,花季少女即將面對失學,讓人唏噓不已。
日復一日的苦難勞作之下 是高尚純潔的靈魂
命運著實對王虹玉不公平,在她八歲的時候就被告知自己是被父親撿來的。尚在襁褓中就被親生父親拋棄,這對于常人來說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情。小玉表現得卻很坦然:“我現在過得挺好,爸爸和家人都對我很好,給了我很多愛,所以,我也沒想過我的親生父母,既然當初不要我,我就沒必要去想他們。”
而在王虹玉被撿來的那年,父親就因為意外工傷,造成了腰部以下的癱瘓,不僅從此以后衣食起居需要有人服侍,還欠下巨額貸款,讓母親與哥哥常年在外打工還債。從王虹玉11歲開始,照顧殘疾父親的沉重擔子就落到了她身上。一個正值花季的少女,追逐著理想與愛的年紀,本來應該在學校接受教育、沐浴在父母、朋友的關愛下,或者沉浸在青春煩惱中。而王虹玉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獨自照顧一個中年男人的吃喝拉撒,以及下地忙農活、喂養家禽等一系列瑣事。日復一日枯燥且沉重的活,這對于常人來說,簡直是無法想象的事情,但她也表示并不覺得很累:“因為他是我的爸爸。”
苦難不僅僅是貧窮,而是處于艱難卻習以為常,以及對未來的一無所知,王虹玉本人卻對于這種苦難毫無怨言。她與生俱來的善意與高尚情操,以及所接受的傳統孝道觀念告訴她,父親是自己的恩人,即便條件再艱苦、自己的生活再枯燥,也應當堅守在父親身邊。
現實與自我的痛苦拉扯 尚在覺醒中的中國式女兒
王虹玉脾氣很好,基本上不與父親有任何分歧,除了在自己的教育上。最近剛考上鄰村初中的王虹玉,開始和父親有了一些爭執。對于父親來說,如果王虹玉出去讀書,就沒有人可以照顧自己了;讀書要花錢,但是家里沒有什么錢,而且還要給兒子存錢娶媳婦;女孩子讀書并沒有什么用,能識幾個字可以打工就行;女兒應該賺錢養自己,到了一定的年紀就嫁人。而對于拿了全班第二的王虹玉來說,自己不僅很喜歡讀書,而且期待學醫治好爸爸的腿。讀書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唯一途徑,而現在父親不愿意支持她,讓她無能為力去辯駁。
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是中國式女兒的集體處境。父母不是不愛她們,只是在傳統觀念的桎梏下,理所當然的擅自決定她們的生活,為了整個家庭的利益甚至可以犧牲掉她們的人生。中國式女兒最悲催的就是,因為傳統觀念告訴她們,父母養育之恩沒齒難忘,自己也應當傾盡所有去回報他們,包括自己的人生。王虹玉則是這樣一種傳統觀念下的犧牲品,花季少女懷揣著晶瑩剔透的心,被一把輪椅束縛了生活與理想,在日復一日的瑣碎苦難中,過著一眼就能望到盡頭的人生,根本沒有選擇人生的權利。這也讓我們不禁發問:中國式女兒到底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
從目前的觀察來看,王虹玉參加《變形計》是痛苦的,因為這無外乎是一場與命運的博弈,現實生活與自我意識在瘋狂拉扯;同時她也是幸運的,接觸大城市形形色色的人與事。看到了更多的風景的她,是否能夠讓內心深處真實的渴望覺醒?她是否能走出來活出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