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 www.tianyan360.cn 2017年,文化節目成市場大勢。《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兩大優質節目珠玉在前,用溫潤靜美的書香之氣刷爆了朋友圈。
定位于大型文化情感特色節目的《閱讀·閱美》,將于八月底登陸江蘇衛視周六晚間檔。節目以“美文推薦+美文朗讀+人物訪談”為敘事結構,希望用誠意創新為文化節目再添一把熱度。那么,這檔即將面世的節目到底有何鮮明個性?
網絡閱讀已經無時無刻、無所不在的今天,其碎片化、移動化、熱點化的氣質,和傳統閱讀之間似乎形成了一道鴻溝。于是很多人都在質疑:網絡閱讀會讓我們變得淺薄嗎?我們會否因此喪失深度閱讀與安靜思索的能力?
“機器時代”和“精神花園”不是完全背離的兩端。從這一社會現狀出發,《閱讀·閱美》力圖樹立起網絡閱讀時代的審美標桿: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見美文、見真人、見情感,于陽春白雪中洞見人間煙火,在浮躁追逐時沉淀理性思考,傳遞濃濃的普世情懷與精神能量。
打造文化版“人間真情”
美文兼具時代感和煙火氣,用情感百態映照人文世界
《閱讀·閱美》登陸江蘇衛視之前,董卿親自擔綱制作人的《朗讀者》采訪+朗讀+解析的節目范式,生動剖析文字背后的情感。乍看起來,《閱讀·閱美》和《朗讀者》若有幾分相似,但深入窺探會發現《閱讀·閱美》自帶個性亮點,具備在文化節目的熱浪中強塑標簽的潛質。
和絕大多數文化節目從傳統經典挖掘素材不同,《閱讀·閱美》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充分關照當下的人文氣象和鮮活情感,涌動著普羅大眾的酸甜苦辣、夢想和力量。可以說,即將面世的《閱讀·閱美》某種程度上沿襲了江蘇衛視王牌欄目《人間真情》的情感基因,又融入了兼具美學高度和價值厚度的文化血液,儼然文化版的《人間真情》。正如節目制片人所說:“做情感、講故事是江蘇衛視頻道的特長,除了美文推薦、美文朗讀之外,故事性會被放大和加強,讓觀眾更易接受,實現雅俗共賞。”
整季節目每期甄選3-4篇美文,節目中所有的文章都是普通大眾的所述、所感。《閱讀·閱美》從浩如煙海的網絡熱文中大浪淘沙,結合多方推薦和評核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精挑細選出目標文章之后,深度追訪文章原作者和故事主人公,在舞臺上實現文字、人物、故事的充分釋放。
就總體觀感而言,節目從滌蕩人心的美文出發,將觀眾帶入真實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中去,讓大家去了解、去觸碰、去感知那些美好的情感和社會的溫度,致敬中國大眾的精神情懷和生活智慧。這其中,既有陽春白雪的唯美,又不乏人間煙火的感動。
“閱”是查閱,是翻閱,是檢閱,意在深挖文本背后的內涵;“讀”則是發之于聲的誦讀與吟哦,或高亢或低沉的聲線里,蘊藏著直抵人心的情緒魅力;通過“閱”和“讀”的過程,最終見證文字和情感之“美”,讓無聲的文本營造出讓人沉浸其中的共鳴氛圍。
輻射全人群喜好
背靠大數據分析和專家、大眾細分評議篩選精品美文
所謂眾口難調,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更何況在新媒體革故鼎新、席卷全球的浪潮下,閱讀碎片化、淺表化、娛樂化的趨勢客觀上對閱讀生態造成了一種沖擊和破壞。文化節目需要敬畏之心嚴肅以對,到底什么樣的文章才既契合風格調性又滿足大眾口味呢?《閱讀·閱美》拒絕只是小眾的狂歡,它希望極盡可能追求共鳴的最大公約數。
于是,節目在先期進行了極為用心也甚為創新的甄選方式,一是打通了線上和線下的數據采集,二是兼顧了權威專家和普通大眾的審美。
網絡有海量的美文素材,《閱讀·閱美》通過和微博、今日頭條以及多個網絡客戶端合作,從大數據的角度為節目做篩選和推薦。節目為之發起了“尋找中國最美文字”線上線下全民征集活動,一方面和大量網絡媒體保持非常密切的合作,同時和線下的實體書店、雜志、書刊展開互動,盡可能讓所有受眾都有可能從自己的角度推薦美文,然后通過相關渠道分享自己的感動。
所謂“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閱讀·閱美》為了從不同審美價值的體系中抽取恰到好處的優秀文本,在進一步的篩選過程中啟用了將近40人的工作團隊加上聘請的20人專家學者顧問團隊交叉打分。文章評核采取10分制,節目制片人表示,“我們讓年輕人打分、中年人打分、老年人打分,不同層次、不同途徑,做到了極強的細分化,討論過程兼顧文章的美譽度、文學性、故事性、情感性,當然還有可操作性,這是一個多維度的篩選過程。”
引導理性派閱讀
從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內容出發,去浮躁化和獵奇化
數字媒介的沖擊,讓多數國人尤其是年輕群體與“一本書一杯茶”的悠然心境漸行漸遠,傳統閱讀缺位的困境顯而易見,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86本,尚不足8本。但與之同時,風行于移動媒體的網絡閱讀蔚然成風。可網絡閱讀就真的一無是處嗎?與其盲目排斥,不如順勢而為,如何培養獨立思考的意識和披沙淘金的能力,才是更有價值的議題。
《閱讀·閱美》懷揣這一初心和野心而來,希望在網絡閱讀風行的當下引導乃至塑造國人的審美習慣及素養。節目中這些千挑萬選的網絡熱文,并不適合囫圇吞棗、一目十行式的跳躍閱讀,它們洋溢著有厚度的文化、有溫度的情感、有價值的感悟。氤氳在故事里的人間百態,彌漫在書香里的文字之美,需要觀眾多一份耐心去品讀、多一些理性去思考。
誠如一些專家學者所言,“改變網絡閱讀的快餐式、浮躁型,不是沒有可能,關鍵是要轉變我們閱讀時的心態。只有潛心、靜心,不急功近利,不為獵奇八卦而閱讀,網絡閱讀的現狀才會有所改善”,而這,也正是《閱讀·閱美》想傳遞給觀眾的終極意義。比起傳統的文化節目,它多了一些實用價值和示范意義,積極教學如何賞析、品讀、領悟一篇值得觀摩的好文。
照拂全齡觀眾的誠意,立足當下時代的特質,《閱讀·閱美》已然是文化節目類型領域極富創新意識和引領意義的一次探索。節目制片人特別表示,“江蘇本身是文化強省,不管是文章的資源、作家的資源,包括專家團、顧問團,我們一直在做積累和沉淀,而且江蘇衛視向來重視文化節目的類型布局,除了強力打造益智節目矩陣之外,還開創性在周五晚黃檔開播人文紀錄片,從《本草中國》到《茶界中國》都取得了極好的反響。我們一直希望打造格調清新一點、風格特別一點的節目,《閱讀·閱美》延續了我們對于內容的一貫堅持,更有我們的積極突破和努力進取,雖然文化市場的繁榮不是幾個節目就能真正帶動和開拓起來的,但一定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希望在此之中有所建樹、有所作為。節目播出之后,能在浮躁的閱讀之風中讓觀眾可以更靜一點、再慢一點,多一些思考和沉淀,就是我們所欣慰樂見的了。”
溫馨提示:8月26日起,每周六晚22:30 江蘇衛視《閱讀·閱美》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