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 www.tianyan360.cn 閱讀是一種生活態度,與美文邂逅,則是一種緣分。美文是來自靈魂的獨白,擁有人性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的神韻。8月26日晚,江蘇衛視《閱讀·閱美》節目與觀眾溫暖“遇見”,以美文見故事,以人物抒情懷,深沉而動人。
這一場相遇,有著“三面之美”。第一面是撲面而來的“文字之美”,那些質樸至極、平淡至深的真情實感猶如涓涓細流,沁人心脾;第二面是噴薄而出的“情感之美”,讓人們看見文章的厚度、情感的真摯;第三面是極其柔軟的“心靈之美”,推薦人飽含深情的閱讀,讓一個個故事躍然紙上,走進觀眾內心的柔軟。
與閱讀“遇見”的第一面:文字之美 質樸至極的文字里,有著如涓涓細流的真情實感
快節奏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讓時間變得碎片化。閱讀,亦是如此。一張圖片、一則短篇小說、一篇10萬+爆款網文,人們或許只是在吃飯、等待的間隙,就完成了一次閱讀。“當今的一切都在發生著快速迭代,海量的信息在不經意間吞噬著我們的時間與記憶,數不清的10萬+在眼前溜走,還沒來得及為這個故事感嘆,就已經被下個故事的刷屏所淹沒。”《閱讀·閱美》開場白,一語道出碎片化閱讀的現狀。
試圖成為網絡閱讀時代的正能量引導者,《閱讀·閱美》透過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的煙塵去擷取那些珍珠般閃亮的文字,“也許它不是大家手筆,沒有太多的文采飛揚;甚至沒有來得及雕琢和打磨,還帶著原野的粗糲和泥土的馨香,但是無論如何,它一定是我們身處的時代值得銘記的故事,一定是直擊心靈的一段講述。”正如主持人李響所言,與《閱讀·閱美》“遇見”的第一面,便強烈感受到了“文字之美”。這種美,是文章的靈魂,它貴在質樸至極、平淡至深,真情實感猶如涓涓細流,沁入了每一位觀眾的心脾。
首期節目中,誠意奉上的三篇美文《死前九秒》、《帶你去看更好的世界》、《353歲的世界紀錄》,它們并非出自大家手筆,也沒有華麗的辭藻,不過是平凡人筆下的不凡經歷,卻以關乎生命、關乎信念、關乎愛的優美文字直擊人心。
推薦人翟天臨分享的《死前九秒》,記錄了主人公王玥遭遇雪崩并死里逃生的刻骨銘心,“我們要死了,死在異國的除夕夜。爸媽,我真的對不起你們。死在除夕,每一年過年都是我的忌日,以后你們要怎么過年?媽媽會用多少年來后悔為何當時沒有拼命地攔住我,讓我不要任性地留她獨自在家過年?我想用余生時間,懺悔未能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可我已經沒有機會擁有余生了。”
南京姑娘吳玥呼吸著空氣的雙肺,是來自桂林的“放牛小弟”的愛心捐贈。即便面臨著“生命是有長度”的現實,她仍堅強的帶著兩份希望努力活下去。李誠儒推薦的這篇《帶你去看更好的世界》擁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因為你,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我想活得久一點,帶你去看更好的世界。”
梁植推薦的《353歲的世界紀錄》讓觀眾對四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肅然起敬,也開始反思被“喪文化”、“中年危機”裹挾的負能量:“即便有一天身體會老去,心里永遠有熱血在綻放,那年齡又能代表什么呢?即便有一天不再被人需要,找到自己的價值,那歲月又能如何?”是啊,年華可以老去,但人生的意義,從來都不會被年齡所定義。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就講求“文以載道”。《閱讀·閱美》拒絕“偽美文”和“毒雞湯”,從海量“草根美文”中大浪淘沙,帶給觀眾筆觸質樸、直擊心靈的文字,帶來“越讀越美”的享受。
與閱讀“遇見”的第二面:情感之美 三重維度層層遞進,最終抵達內心的最深處
從海量素材中“打撈”起一篇美文,再深度挖掘美文背后的故事。《閱讀·閱美》最特別之處,便是“見文、見人、見故事”。“美文推薦+美文朗讀+人物訪談”三位一體的節目模式,推薦人、原作者、主人公、傾聽嘉賓、主持人和觀眾之間形成了完整而豐富的交流場景——美文打開觀眾想象的空間和視野,推薦人富有情感的朗讀將觀眾帶入鮮活的故事之中,主人公做客訪談區對話,讓觀眾更加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而傾聽嘉賓的解讀與思考,則帶來更為多元化的引導。
當美好的情感和社會的溫度都在《閱讀·閱美》中得以呈現,這樣一個溫情滿滿的舞臺,讓人們看見文章的厚度、情感的真摯,情不自禁流下感動的淚水。因此在筆者看來,遇見“閱讀”的第二面,是“情感之美”。而這種情感有著三重維度,層層遞進,最終抵達內心最深處。
第一重情感維度,由推薦人呈現。首期亮相的三位推薦人翟天臨、李誠儒、梁植,都是“走心實力派”,他們或擁有不凡的人生閱歷、或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歷、或者是當下年輕人的先鋒代表。一篇美文捧在手中,經過聲情并茂的“二次加工”來傳遞情感,能夠迅速將觀眾帶入到美文的情境當中。比如,李誠儒在讀《帶你去看更好的世界》三封信時,抑揚頓挫的語調與噴薄而出的情緒,就代表了故事主人公吳玥歡愉、痛苦、疑惑的心路轉變。
第二重情感維度,由故事主人公呈現。《死前九秒》、《帶你去看更好的世界》、《353歲的世界紀錄》三篇美文背后的故事主人公,都受邀來到節目現場,他們做客訪談區,與推薦人、主持人坐在一起深入交流。雪崩的故事,讓大家好奇王玥如何“死里逃生”,她在死前的九秒,內心有著怎樣的波動?傾聽了吳玥的三封信,大家都迫切想要見一見這個南京姑娘,她還好嗎?加起來353歲的四位老人,到底是怎樣一種信念激勵著他們跨越時間與年齡的障礙去狂奔?主人公的亮相,將美文的情感和故事變得戲劇化、可視化,也是整個節目最具有情感張力的部分。
第三重情感維度,則由傾聽嘉賓呈現。每一個人閱讀文章的角度不一樣,不同的傾聽嘉賓帶來不同的解讀。馬薇薇、曹景行兩位首發傾聽嘉賓,一個是“金句女王”,一個是“新聞雷達”,他們在與推薦人交流、與故事主人公交流的時候,都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特色。馬薇薇代表了感性,感人的故事在她這里直接轉化成了淚水,她的金句也充滿了溫度,“對生命的堅持是人類的自傲,對生命某些選擇的放棄,是我們的自謙和自省。”曹景行代表著理性,他的話語也是一種激勵,比如說要向狂奔的爺爺們學習:“也像他們一直干下去,干到干不動。我有我自己同樣奔跑的精神在里面,什么事情都可以奔跑。”
與閱讀“遇見”的第三面:心靈之美 對美文飽含深情的演繹,呈現不同生命姿態的綻放
“閱讀閱美,越讀越美。”讓一篇美文變得更美的,是讀文章的人,也就是節目中的推薦人。他們飽含深情的閱讀,能讓讓一個個故事躍然紙上,走向觀眾的心靈,去觸動那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人物所帶來的心靈之美,是與閱讀“遇見”的第三面。
“我記得自己寫最后一封信距現在有20多年了。南京有這么一位姑娘,在每年的同一時間里,她都給一位自己最熟悉但又最陌生的人,寫著一封永遠寄不出的信,她堅持三年了,我在這里和大家分享這三封信。”娓娓道來《帶你去看更好的世界》的來源,李誠儒用平緩的語朗讀三封信件,讀著讀著,他的聲調隨著故事主人公情緒的起伏而變化,讀到最后一封信的時候,“請原諒我的軟弱,就在幾天前,我以為自己沒有足夠的力氣給你寫信。這么輕言放棄,幾乎就要失信于你了”,李誠儒哽咽了。肺移植女孩吳玥與捐獻者之間的故事,讓李誠儒淚如雨下。而在與吳玥的交流中,李誠儒像長者一樣關切著吳玥的身體狀況,而這也是廣大觀眾的感受。李誠儒的約定讓人淚目:“(希望)三十年后,我還能念你第三十封信。你努力,我也努力。”
翟天臨帶來《死前九秒》,因為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他曾被困高海拔的四姑娘山11小時,差點以為自己回不來了。讀《死前九秒》,好似一次“驚險重現”,翟天臨的聲音穿透文本,多層情緒遞進、迸發:“山頂突然傳來一聲巨響,只聽見隊長大叫了聲‘躲到石頭后面去’”,那是焦急與恐慌;“我在大年三十早上微信她的最后一句是,‘媽媽,我接下來可能沒信號了。’想到這些,我在雪中早已泣不成聲”,那是后悔與絕望;“七秒,八秒,第九秒,我睜開眼睛看見了第一個擁抱我的人”,那是驚喜與希望。
不同于兩篇關乎生死的文章,梁植帶來的《353歲的世界紀錄》充滿了熱血。因此,他的開場白也是輕松愉悅的:“在爺爺的世界當中,我們覺得應該是‘養花吧爺爺’、‘養魚吧爺爺’、‘喝杯茶吧爺爺’,頂多也就是‘三缺一吧爺爺’,怎么能跟狂奔聯系到一塊兒呢?但我確定這是狂奔,這是屬于四位男神的狂奔。今天分享,四位從狂奔成為王者的爺爺,帶來的故事。”而梁植對文章的演繹,更是充滿了戲劇效果,從第一棒的“燃點”到第二棒的“堅持”,再到第三棒的“信念”、第四棒的“拼搏”,最后是滿滿的激情——“破了!破了!8分35秒23!保持8 年的世界紀錄,被來自中國的年齡相加353歲的四位老爺子打破了!”
透過三篇美文、三個故事、三種人生,讓大家知道,無論是病痛纏身還是垂垂老矣,其實每時每刻,都能讓生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綻放。《閱讀·閱美》初相見,便讓觀眾從樸實無華的人間煙火中看見力量、夢想和愛。
不難看出,《閱讀·閱美》有別于過往文化節目的傳統經典閱讀與素材挖掘,節目立足當下、扎根大眾,將普通人生活中的鮮活美好、酸甜苦辣、所感所悟以文載情,溫暖傳遞有厚度的文化、有溫度的情感、有價值的感悟。這是一種帶著煙火氣息的關照,也是深度卷入大眾內心的情感共鳴,更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雙向情緒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