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 www.tianyan360.cn 《超凡魔術師》截止目前已播出八期節目,中外魔術師的巔峰對決愈演愈烈,精彩不斷升級。中外魔術雖然風格不一,但是中外魔術師們對魔術都有著強烈的熱愛和追求,《超凡魔術師》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看魔術的全新視角,從雖敗猶榮的“魔術頑童”麥杰,到“魔術發明家”內森,再到“魔術界的貝多芬”麥迪,他們雖然國籍膚色不同,但都有著同樣傳奇的魔術人生,這也使得《超凡魔術師》逐漸成為了一檔有“魔力”的節目。據索福瑞數據顯示,12月1日晚《超凡魔術師》CSM35城收視率高達1.08%,連續八期收視過一。微博主話題閱讀量4.5億,勵志魔術師麥迪、最美逆行者、魔術貝多芬等引起網絡熱議。
殿堂級魔術表演目不暇接
多位超凡魔術師讓觀眾震撼點贊
“麥杰的魔術總是充滿力量!”這是上周五晚幾位魔喚師對麥杰的一致評價,雖然最終他相比日本戰隊的高橋匠是略遜一籌,但是他所表達的故事感動了所有人。
麥杰表演的魔術叫《最美的逆行者》,表演中麥杰以消防員的身份演繹了一段魔法的“逆行”,其中小女孩的眼淚讓整個魔術得以升華。觀眾評價麥杰雖然輸在了魔術,但是贏得了故事和感動,有觀眾點贊道:“麥杰的消防員魔術賦予了魔術生動的意義,這正是中國戰隊特色,如果能掌握好平衡,這必將是中國戰隊最大的優勢。”
相比中國戰隊的麥杰,還有兩位國際魔術師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一位是有著“魔術發明家”稱號的內森,他的“透明塑料袋變紙牌”可謂殿堂級的表演,就連專業出身的魔喚師陳智玲也被他的表演給“懵”到。而觀眾評價內森的魔術具有迷人的氣質和個人魅力,這正是國際魔術大師所特有的。據稱內森總共發明了兩百多個原創魔術,大衛·科波菲爾、劉謙都曾表演過他的魔術。
另一位就是有著“魔術界貝多芬”美譽的麥迪,他的出場本身代表了超凡。他沒有雙手也能玩轉花式牌技,獨創只屬于自己的魔術手法,當他從褲兜“拿”出紙牌的一刻,不少觀眾表示都有心靈上的震撼,有觀眾評論道:“一次次被震撼和感動,這才是奇跡吧,沒有什么不可能。這種震撼并不來于魔術,而來自于人,但這些人本來就是魔術。致敬!”
中外魔術風格迥異引發觀眾熱議
《超凡魔術師》呈現魔術師的精彩人生
麥杰的落敗,四位國際戰隊的挑戰成功讓觀眾開始對中國戰隊捏一把汗。有人說:相比中國戰隊的故事化魔術呈現,國外戰隊的魔術似乎更偏技術,這兩種完全迥然的風格,到底后面該如何評定呢?
魔術無國界,藝術本身沒有唯一的標準。對于江蘇衛視《超凡魔術師》而言,這種評定其實只在每一位觀眾的內心,而江蘇衛視所要表達的就是把這場“魔術盛宴”的魅力和精神內核呈現出來。
第八期節目中可以看出中國戰隊和國際戰隊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如果只以一個標準或一個風格來評定,那這個節目就失去了多樣性,魔術的魅力就失去不同色彩。節目制片人張燁鏑表示:“因為環境差異,中西方魔術肯定存在不同的風格,這個舞臺需要這種不同風格,超凡魔術師需要不一樣的精彩。”節目播出至今,《超凡魔術師》早已刷新了公眾對魔術的認知,在每一個魔術的背后其實都有段有如魔術般的人生故事,節目只是一個窗口,觀眾透過這個窗口能發現不一樣的風景。這個風景就是魔術的人生,是執著,是熱愛,更是追求。
節目中曾多次介紹過魔術師們都會親手制作自己的道具,事無巨細只為完美演繹,他們中大多都是以畢生所學在表演,如麥杰、葉望風、內森、麥迪等等。雖然成長的環境不同,但他們對魔術有著偏執般的熱愛,相信隨著比賽的進行,《超凡魔術師》的精彩還將繼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