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第三季收官的時候,開創科學真人秀先河的江蘇衛視現象級綜藝《最強大腦》,就曾傳出“不會再有下一季”。選手資源的高度匱乏加上短期難以再生,成為困擾節目的最大痛點。
沒想到,第四季《最強大腦》在江蘇衛視如約而至,并且緊扣技術風口引入“人機大戰”,同樣在今年鋒芒不減。就在所有人對第五季繼續觀望之時,消息傳來:升級為《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的新一季,將在2018一季度周五黃金檔開年巨獻。
《最強大腦》拿出“不破不立”的氣概,在這一季另辟蹊徑試圖走出一條更青春氣象、更接足地氣的路子。節目集結中國最強天才少年,即將展開一場頂尖學霸之間的綜合素質挑戰賽。
12月5日,《最強大腦》節目制片人桑潔在接受專訪時,對全新一季既忐忑、又憧憬:“今年大刀闊斧的改變可能毀譽參半,但這是我們在這檔現象級綜N代的命題框架內,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了。伴隨我們一路走來的資深粉絲或會審美不適,但于我們而言,卻是打開了更為寬闊的切口,它離普通大眾更近,能力也更有現實轉化價值、參照價值。”
破套路后誕生新思路
驚訝發生了一次又一次,接下來還能怎么做?
2014年1月,第一季《最強大腦》以“黑馬之姿”橫空出世,大多數人都沒想到,一檔聚焦腦力科學競技的節目,做成了現象級。
一句“讓科學流行起來”,成為風靡熒屏的口號。回想起這一走來的諸多不易,桑潔表示,“第一季的時候就確認了一點,這不能是一檔達人秀。節目大膽破題,在走訪了很多科學家之后得出一個方向:推演大腦的極致能力。我們要走的,就是一種極致。”
四季節目,誕生了許多讓人嘆為觀止的腦力奇觀,他們中有“記憶大師”“魔方大師”“珠心算神童”,還有能在520杯水中精準找出三個目標的“鬼才之眼”……桑潔說,“節目讓觀眾見識了很多的奇人異士,這些極致的奇觀,帶給了觀眾巨大的震撼。”
秉持這一風格走了四季,驚訝發生了一次又一次,接下來還能怎么做呢?節目團隊有自己的無奈,桑潔說,“電視的生命周期就是一年出一季,但是在已有的資源范圍內,我們沒有辦法突破了,選手能力已經到了極限,縫縫補補又一年不是我們想要的。團隊在經過反復的論證、推演之后,決定打破前四季已經成熟的模式,開辟全新的方向。”
早在之前幾季全國地毯式搜索腦力人才時,制作團隊就明顯留意到——《最強大腦》不僅收割了一大批青少年粉絲,而且在他們中,本身就存在大量的聰明人。桑潔說,“那些拿過很多獎項的人,那些名校的驕子們,不一樣也是最強大腦嗎?我們以前強調的是魔方、算術、記憶等維度的單科能力,但其實,生活當中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同樣也是最強大腦。我們帶著想法和科學顧問充分溝通之后,決定不再遵循以往的路子,綜合展示中國學霸們的情商、智商、抗壓力、制造力……當我們賦予了最強大腦新的維度以后,不再困頓,也海闊天空了。”
聚焦青春氣象的中國學霸
沒有科學評審,不設評委打分,三位資深“腦王”領銜出戰
《燃燒吧大腦》曾是《最強大腦》的一檔配套衍生節目。第五季升級為《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不難看出節目變革之大。從陣容,到賽制,到觀感,全部煥然一新。
簡而言之,這一季的《最強大腦》比較像一群青春學霸的巔峰賽場。桑潔介紹,“學歷和成績不是評判腦力的唯一標準,卻是比較有說服力的標準。我們的海選范圍十分明確,一定是名校出身。所以,我們定點搜尋了全國排名前三十的高校,以及部分重點中學,還聯合了兩家學習網站一起甄選。海選測試題由北京師范大學的心理專家參與,經過初試、復試、面試,可以說是萬里挑一。線上測試每周開放一次,兩個月里有超過十萬人參加,反響相當熱烈。”據悉,殘酷淘汰、優中選優后的30強中,年齡最長的是一位27歲的研究生,最小的年僅11歲。
選手變了,氣質變了,賽制也相應發生了重大變化。桑潔明確表示,“這一季沒有科學評審,沒有評委打分,從頭到尾都是勝負立現的比拼。老朋友陶晶瑩和劉國梁繼續坐鎮,同時還會邀請明星飛行嘉賓前來。之前四季積累了超級人氣的王峰、鮑云、王昱珩分別擔任三位隊長。可以說,整季節目的故事線就發生在三位隊長和他們的隊員之間,他們的魅力決定了可以吸引什么樣的隊員加盟隊伍。節目后程,三支隊伍合并為一支隊伍,迎戰國際對手。”樹立三位人氣大腦選手擔綱隊長,既是節目標簽的延續,也是為了將素人造星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狂拽炫酷的挑戰道具,一直是《最強大腦》的突出看點。當新一季的挑戰變得“輕盈”,整體觀感也會發生改變。桑潔解釋,“記憶項目比較適合可以做一些視覺上的展現,但是現在不太適合了,也許挑戰設計談不上雄偉壯觀,但一定別具巧思。新的思路帶來新的變化,節目鐵粉也許會有不適應的過程,但是我們必然要面臨取舍,不能什么都要想。”至于這一季挑戰項目如何繼續讓人目瞪口呆,值得我們翹首以待。
他們沒有包袱只有赤誠
新一季節目將掀起青春腦力旋風
在很多觀眾看來,第四季節目里的選手發生了一些微妙的情緒變化。他們中的一些,不再像初來時那般果敢,在輸贏面前開始患得患失,強烈的勝負心裹挾了他們的舞臺表現——而這一凸顯人性的看點,反而變成第四季的獨到之處。
接受采訪時,桑潔不否認這一現象,“第一季大家來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節目會帶來多大的影響,突然收獲了名和利之后,一些選手的包袱就重了。今年我們的選手背景相對單純,他們更注重挑戰和贏的過程,而非結果。我們在和選手交流時,對此備覺欣慰。他們說,你們一定要給我們一個非常難的挑戰,我們樂意去面對,可以因為能力不濟而輸,唯一不能原諒的是出錯。”
目前,節目已經完成了首期錄制,桑潔感動于年輕學霸們身上散發出來的自信和赤誠,“當我們眼界放寬之后,挑選而來的選手們的性格也更加多樣化了,他們也許更符合現代人對于最強大腦的通俗印象。贏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但一定是綜合能力最強的。如果說我們以前的選手是普通大眾遙不可及的腦力奇觀,那么這季將會看到的,是我們身邊可以拿來作為榜樣的優秀學霸,他們對于時間的高效利用、對于挑戰的勇敢態度,非常動人,思維方式和方法都具有強大的借鑒意義。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積極向上的東西,我相信他們有可能成為中國的未來之子。”
用“向死而生”四個字來形容本季《最強大腦》,或許過于隆重了一點。身為節目制片人,桑潔倒覺得,這未嘗不是一次倒逼自我涅槃的契機。她自信道,“我可以拍著胸脯說,這季《最強大腦》一定非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