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援建坦贊鐵路時,坦桑尼亞的老穆(Benedict Mkanyago)認識了他的中國好兄弟老楊。半個世紀后,老穆帶著珍藏了48年的老楊的照片,來到央視一套《等著我》節目現場,期盼著和兄弟再次相聚。可遺憾的是,老楊已經離世。不過,老楊的女兒代替父親帶著同一張照片,來到現場。兩張照片時隔半世紀再度相會,那段鐵路上的美好回憶再次浮現。
五年朝夕相處,他教會我打算盤說中國話
1970年,中國援建者在非洲崇山峻嶺之間,歷時六年建成了坦贊鐵路。這條鐵路也見證了坦桑尼亞老人老穆與中國人老楊的深厚友誼。1970年,17歲的小穆高中畢業后的那一個夏天,無意間被鄰居拉去報名參加了坦贊鐵路招工項目,那時的他還不知道會在這里結識到他今生最好的中國朋友。在那段歲月里,老楊親手教小穆使用算盤,老穆直接在現場有模有樣地打起了算盤,那一甩一撥,依稀還是當年的樣子。老穆說:“中國的算盤好用,比我用紙算的快”。
在五年朝夕相處的日子里,老楊不僅教小穆使用算盤,還教會小穆說中國話、背乘法口訣表。在非洲高原上修鐵路,施工環境十分惡劣,當地基礎設施不完善,地面崎嶇不平路段難行。小穆生病時,即使路途遙遠,老楊也堅持送他到醫院,找到中國醫生來為他醫治,還經常帶著煮好的飯菜去看望他,有時候一天來回好幾趟。看小穆經常喝生水,老楊更是專門為他準備一個綠色的軍用水壺,里面裝滿熱水,叮囑他喝熱水對身體好;晚上的時候給他掛蚊帳,防止蚊蟲叮咬。在援建工程結束的前一年,老楊還鼓勵小穆參加培訓,爭取留在鐵路車站工作。
兩張老照片48年后再相會,見證這段跨國情
除了悉心照顧小穆,老楊還送給他珍貴的相機。那時候的小穆從未見過照相機,覺得是個新鮮玩意兒,老楊告訴他用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可以保存下來,以后他走了也能互相留個紀念。也正是通過當年的這個相機,記錄保存了老楊的模樣。老穆在節目現場從口袋里掏出了那張已經泛黃的照片,對著照片中的老楊說:“老楊,你教會我中國話,幫助我找到工作,但是,我還是想你,今天,我來找你了”。
當“希望之門”打開,老穆并沒有見到心心念念的那張久違的面孔。原來老楊在2013年就已經離世,只身前來的是老楊的女兒,帶著當年彌足珍貴的照片講述著父親的故事。時隔48年的兩張老照片再度相會,老穆看著同樣被老楊珍藏的照片泣不成聲。雖然老楊已經過世,但曾經在鐵路上奮斗的青春歲月和兩人的深厚情誼一直都在!
援建鐵路工友齊相聚,再續“坦贊鐵路”情
給予老穆安慰的是,當年一起修建鐵路的部分工友兄弟們也一同來到了節目現場。一位工友問起老穆說:“你還記得我不?你當年吃過我做的肉”。老穆頓時喜笑顏開,“是的,我當年吃過你做的肉”。而當年老楊帶小穆去看的中國電影,也正是由另一位工友放映的。倆人激動地握手,仿佛時光又回到了48年前。
老穆在節目錄制后第一時間趕往了山西太原看望老楊,老楊的女兒帶著老穆參觀了中國鐵路,代替父親陪伴老穆完成了心愿。這一段跨越了近半個世紀的友情并沒有因為時間和距離沖淡,反而因為老穆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尋老友變得更加清晰深刻。老穆說,“不管是哪個國家,朋友就是朋友。”他會永遠懷念和老楊在一起的日子,更會把這段寶貴的友誼永遠珍藏下去。這段跨國情誼也將會銘記在老穆和每一位援建者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