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本周日晚八點檔,大型公益尋人節目《等著我》第十期將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標志著我國進入了航天時代,也見證了第一代航天人張積華和戰友們的熱情奉獻,四十多年過去了,他們想找到當年的紀錄片拍攝導演尋找鏡頭中的青春。在張慧的心里,是媽媽的笑容支撐著她面對生活的困難,時隔三十年,她能否再見到溫柔微笑的媽媽?小時候被拐賣失去了媽媽,結婚后又與兒子天各一方,如今陳京京能否讓這兩道“傷疤”痊愈?
78歲老人尋找紀錄片導演48年
第一代航天人再聚首共憶青春歲月
1970年4月24日,對于張積華而言是一個終生難忘的日子——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了!這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從此進入了航天時代。作為我國第一代航天人,同時也是下達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點火”口令的人,這是張積華一生的光榮與自豪。
當年,他們初到酒泉發射中心時,物資上的匱乏,技術上的困難,以及惡劣的環境,都沒有讓他們退縮,年輕的第一代航天人自主研發了我國第一顆導彈——東風二號。第一次進行兩彈結合發射時,他們遇到了百年難見的特大沙塵暴,卻依然堅守崗位,克服極端天氣,圓滿完成發射任務,成為了舉世震驚的焦點。
直到現在,他們還時常聊起當年,依然為那段時光熱血沸騰。如今78歲的張積華愈發珍惜那段歲月,心中也一直藏有一個遺憾。當年衛星發射時,八一電影制片廠的應迪導演拍攝了一段紀錄片。播出片段中,只有技術副團長楊桓和身為發射中隊長的張積華露臉了,而更多參與幕后工作的戰友沒有出現在紀錄片中。隨著年事漸高,當年不少戰友都不在了。因此,他希望通過《等著我》欄目找到應迪導演,給當年參與發射東方紅一號的老航天人重新拍攝一段視頻,再現當年“點火”一幕,回憶他們的青春年華。
堅強女兒尋母三十年
微笑媽媽教會她笑對生活
在張慧記憶中,媽媽很愛笑,笑起來很溫暖。即使貪玩淘氣,忘記了回家吃飯的時間,媽媽也會微笑著對她說:“孩子,回家吃飯啦!”可是這樣的笑容,張慧已經30年沒有看到了。記憶中的那天,張慧跟著媽媽去趕集,買了一個西瓜吃,突然發現媽媽不見了。這時,一個陌生的叔叔說帶張慧去找媽媽。等她意識到不對勁,已經來不及了。
在養父家,小張慧學會了察言觀色,笑容成了保護自己的工具。直到結婚后第一個孩子出生,她才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這些年來,張慧一天打三份工,一邊賣衣服一邊在餐廳做收銀員,就這樣堅持了14年。她想念媽媽,是媽媽的微笑支撐著她,用笑容面對所有艱辛。她來到《等著我》,希望能找到媽媽,再次看到媽媽的微笑。
媽媽沒找著 兒子也丟了
她心里的“兩道疤”能否痊愈
陳京京的手腕上有一道疤,是當年在家的時候被碎玻璃劃傷留下的,也是她身上僅存的家的印記。她至今不知道自己多大年齡,當年被拐賣的時候,大概只有4、5歲,她只能躲在被窩里哭著想媽媽。長大后,在養母的安排下,她結婚了?;楹蟛蝗缫獾纳?,讓她決定外出打工,多賺錢自己養活兒子,誰曾想,丈夫卻將兒子“送養”給別人。媽媽沒找著,兒子又丟了,陳京京一度崩潰,心里深深刻下了兩道疤。
再婚后,陳京京將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二兒子身上。為了更快找到媽媽和大兒子,她用自己的雙手努力勞動,賣飼料,洗豬糞,再臟再累也堅持下去,她不想像以前那樣軟弱,而要發奮圖強,給孩子們樹立正能量的榜樣。她來到《等著我》節目現場,希望能找到媽媽和兒子,好好彌補他們,也讓自己心里的兩道疤愈合。
為緣尋找,為愛堅守。北京太陽宮愛琴海也助力“等著我幫你回家”活動,為公益傳遞愛與希望。7月29日央視綜合頻道晚八點檔,《等著我》繼續為愛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