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www.tianyan360.cn 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第五季于昨晚播出第六期,黃磊、羅志祥、張藝興、王迅、迪麗熱巴、岳云鵬、雷佳音來到了歷史文化名城武漢。他們在一路的尋寶挑戰中游覽長江,走進武漢大學和黃鶴樓等,感受了武漢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同時“極挑團”還與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守護者們,合力唱響了《長江之歌》。成員們在澎湃激昂的歌聲中,贊頌了壯美長江,傳遞奔涌向前的“長江精神”。時值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節點,節目通過“長江行”這條主線,將祖國動人的自然風光、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珍貴的家國情懷融入到內容當中,一展“國民綜藝”視野。大合唱的片段一經播出,熟悉的旋律響起,就讓網友們熱血沸騰,喚起了大家的情感共鳴。全員歌頌長江這一行動,更是得到了人民日報、文匯報這些主流媒體的點名表揚。
“極挑團”尋寶體驗武漢特色文化 幾代人的堅守凝聚“長江精神”
在第六期中,為了探尋“武漢珍寶”,成員們先登上“知音號”游輪找箱子,而后又去往武漢大學、黃鶴樓等地尋找開箱密碼。在一輪又一輪抽絲剝繭的任務過程中,真正的寶物——武漢長江大橋浮出水面。直到回想起這場尋寶解密的行動,觀眾才恍然大悟,武漢長江大橋這件珍寶,其實聯結起了武漢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張藝興箱子里的兩張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圖手稿,凝聚了當時多少心血與智慧。節目中出現的茅以升紀念郵票,整個建橋工作就是由他主持完成的。在那個條件艱苦、物資匱乏的年代,他們與惡劣環境頑強拼搏,在不斷地摸索前進中,建立起一座歷史的豐碑——武漢長江大橋。401、228、925……每個數字密碼的背后都有著深刻寓意,代表武漢長江大橋建設進程的重大節點。例如925就是它的正式建成日期1957年9月25日。
過去老一輩建設者們的艱苦奮斗、精益求精的開拓創新精神,鑄就了輝煌的經典,而現在這種可貴的精神依舊在延續。在最后揭曉珍寶的現場,邀請到了現在參與建設、維護武漢長江大橋的一群人。其中一位研究橋梁的工程師唐浩,他的父親就是武漢長江大橋的橋頭堡設計者唐寰澄,父子兩代人共同續寫“橋緣”。這些建設者們是這座橋的忠實“守護者”,一直在默默付出。幾代人對武漢長江大橋的風雨堅守,凝聚了勞動人民一往無前、無畏奉獻的“長江精神”。
除了這些堅守的“養橋人”,長江救援志愿隊也是一群可愛的“守護者”。節目中,羅志祥、雷佳音、岳云鵬還與他們一起演習江上救援行動。“我們去年救了50多人”、“堅守10年了”,這些志愿者們長年累月值守江邊,不計得失、不顧風險,挽救了數以百計的生命和家庭。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感動了不少觀眾。
大學生青年力量成未來接棒者展現新時代“長江兒女”風貌
這些守望者前輩們留下的奮斗腳印,以及他們身上傳遞的“長江精神”,激勵著年輕的一代,為建設美好未來而奮斗。
在武漢大學里,黃磊、張藝興遇到在上測量課的師生們,映入眼簾的就是全球首顆夜光遙感衛星“珞珈一號”、無人機。這些先進科技映射出的未來感,讓黃磊不由發出了贊嘆聲。還有羅志祥、王迅、迪麗熱巴在俄語朗讀角與大學生們一起讀詩,岳云鵬、雷佳音參與的攝影社團招新活動等。在這個“人才的搖籃”里,讓觀眾看到了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校園文化以及蓬勃向上的青年力量。他們是社會發展的后備軍和接班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
同時成員們走進大學校園的這一行動,也是在踐行“中國YOUNG計劃”傳播者的角色。這項計劃是由央視網聯合共青團中央、東方衛視共同發起的?!稑O限挑戰》作為首發站,其出發點與“中國YOUNG計劃”的初衷是一脈相承的。“極挑團”在節目中傳遞出的用拼搏迎接挑戰、以奮斗成就夢想的極挑精神,更是契合了該計劃的核心精神。“中國新青年,奮斗有力量”,武漢大學的這些大學生們,很好地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風貌。
過去先輩們留下的智慧結晶,當下的城市建設者們依舊字辛勤地守護著,以及武漢大學的學生們代表的未來建設力量。這種城市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交錯感呈現,某種程度來說更是代表一種文化傳承。而《極限挑戰》通過聚焦不同的“人”,講述他們面對長江堅守與抉擇的故事,愈發凸顯了節目的國民情懷。黃磊也有感而發,“整個歷程最感動的是,我們的先輩們真的在做‘天塹變通途’這樣一件事。從此人民開始過得更好、更快樂。”
《極限挑戰》全員傳遞“長江精神” 演繹《長江之歌》煥發新時代力量
一條江成就一座城,在節目最后環節里,所有人對長江進行了深情禮贊。“極挑團”成員與“知音號”上的演員們、武大合唱團、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者們等,眾人齊力演繹 《長江之歌》,旋律激昂、振奮人心。全員鏗鏘有力的歌聲,迸發出強大的感染力,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長江源遠流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滋養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這場在長江游輪上極具意義的大合唱,令網友心血澎湃、感動不已,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懷。
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還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極挑團”在武漢這座傍水而生的城市,通過一場尋寶解密的挑戰行動,串聯起這個城市與長江的故事,感受了“大武漢”的各色魅力文化。更為重要的是從中透視出來的時代精神。無論是建造者們在艱苦年代的開拓精神,還是緊急救援隊志愿者們的奉獻精神等等,它們都是新時代中國需要弘揚的精神品質。
本季《極限挑戰》在“長江行”中,無一不展現了文藝作品的社會擔當。從第一期在長江入???mdash;—上海站,踐行垃圾分類;到這期來到與長江“淵源”不淺的武漢站,唱響“長江之歌”。節目在展現長江沿線的文化之美、建設之美和生態之美同時,向大家傳遞了不懼挑戰、奔涌向前的“長江精神”。而“極挑團”成員也在身體力行保護長江母親河,傳播青春正能量,在挑戰過程中,見證了新時代奮斗的不同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