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www.tianyan360.cn “科幻元年”四個字,從2015年至今已提了四年之久,但直到2019年,大眾才普遍感覺到了“這次真的不一樣!”。
2月5日,《流浪地球》首映,最終狂攬國內46億票房,打開了中國科幻產業通向未來的第一扇門,“《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口號也在大眾間播散開來。
4月10日,上海作為首批發布場地之一,公布了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張黑洞照片。從六地發布會中的兩場均設在中國,到四種直播語言中包括中文普通話,此次黑洞照片發布過程中出現的諸多“中國元素”也寓意著中國在天文望遠鏡觀測領域實現新突破。
6月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完成了“一箭七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進行航天發射,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
6月9日,《流浪地球》以政治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在高考文綜試卷上,考題為“《流浪地球》體現了什么樣的文化傳統?”一時間,科幻元素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直擊硬核科幻題材 “影綜”模式大膽創新
而一向堅持創新引領的江蘇衛視,自然也敏銳捕捉到了當下濃郁的科幻氛圍,致力于打造綜藝節目的“科幻題材元年”。融合國家級大熱IP、高品質航天科技內容、邀約首席科學家權威背書及硬核資源強勢注入的大型奇趣科幻影綜《從地球出發》,將在萬眾矚目中揭開神秘面紗。“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劉慈欣也將加盟,攜手營造“內外兼修”的硬核體驗,從地球出發,向宇宙而行,開啟熒屏綜藝科幻旋風。
據悉,《從地球出發》節目在模式上也大膽創新,采取劇情化的操作方式,推出“綜藝季播劇”的概念,將科普內容融入科幻劇,把講知識融入講故事,每期講述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十二期構成一個完整的宏大故事,追求電影大片式的審美標準和審美質感。
劉慈欣硬核加盟 《三體》發源地成節目取景地
劉慈欣是中國科幻小說的代表作家。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它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并于2015年獲得“雨果”獎,這也是亞洲首次獲得該獎。可以說,劉慈欣已成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
江蘇衛視《從地球出發》則是融入空前絕后的科幻綜藝新素材,聚焦航天科技和宇宙天文知識點,鍛造科學奇幻的沉浸式體驗。
一個是當代科幻標桿人物,一個是國內“尚智”綜藝領軍者。劉慈欣與江蘇衛視《從地球出發》的合作,必將開啟新一輪科幻熱潮。
《從地球出發》節目將首次取景劉慈欣工作和生活過的地點——山西陽泉,這正是殿堂級科幻IP《三體》三部曲的誕生地。那么大劉究竟會用什么方式加盟到節目中呢?就等節目播出時再揭曉了。
(插入gif1)
令人驚喜的不僅僅是大劉的傾情加盟,《從地球出發》節目還將選拔30名好學、好問,對科學求知若渴的青春少年,全程參與到節目內,進行互動提問和爭鋒辯論,同時與明星嘉賓和科學家一同探討未來宇宙。“少年強,則國強”,這群英才少年將在節目中致敬中國航天精神!
此外,節目將邀請國內頂尖科學家、頂級演員以及最有熱度的科普達人參與。最權威的科學家,最有趣的科普達人,演技在線的實力演員,觀眾喜愛的人氣明星,聯合呈現出一場場運用最新電視技術手段打造的多維硬核“知識大秀”!
(插入gif2)
全媒融合打造國家級大熱IP 樹立航天題材科技強國價值觀
近年來,中國式科幻風席卷大小屏幕。電影《流浪地球》的口碑和號召力充分證明“中國制造”硬核科幻已然被廣大觀眾所喜愛。而如何將科幻元素代入電視熒屏中,也成為創新潮流的風向所在。
(插入gif3)
以高科技、高質量、高品位為定位的沉浸式天文科幻探索節目《從地球出發》應運而生。這檔節目是由國家廣電總局權威指導,旨在以堅定航天報國志向、堅定航天強國信念為題材背書,弘揚探索精神、科技美學以及中國創造的品牌文化價值。此外,在擴大宣傳渠道的方式上,節目首次嘗試從策劃階段就引入全媒體融合,江蘇衛視聯合愛奇藝、字節跳動旗下手機端APP矩陣(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悟空問答等)打造“一臺一網多端”的全新播出模式和宣發矩陣,實現品牌傳播全線貫通。其媒體融合基因呈現出了超凡的價值魅力。
(插入gif4)
電影大片式審美質感 綜藝黑科技首秀
在技術支持層面,《從地球出發》以電影審美為標桿,邀請了《流浪地球》視效團隊鼎力加持,令人更為期待最終呈現出的電影級質感。
(插入gif5)
據悉江蘇衛視將由“跨年演唱會”團隊擔綱《從地球出發》的制作。他們將融合最新的電視技術手段,打造綜藝“黑科技”知識秀。將知識可視化、通俗化、趣味化,讓觀眾近距離感受科學的魅力,讓天文知識和科幻想象真正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