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 www.tianyan360.cn 結婚率連續五年下降,“佛系婚姻”成為年輕人婚戀生活的常見字眼,“不婚”思維在不少90后適婚人群中存在。如何結合年輕單身人群擇偶需求的變化,拓展婚戀題材節目的新空間,是相親交友節目需要時刻關注的焦點話題。年初,江蘇衛視《新相親大會》以“帶父母來相親”的代際溝通視角問世,播出后取得收視口碑雙贏,奪得周日同時段收視冠軍、上半年新節目收視冠軍以及婚戀情感類節目收視冠軍的三冠王,第二季節目本周日晚21:10回歸,究竟如何再下一城?
導演組見證:
相親市場仍然火爆,三天喜提2500人報名
今年以來,關于晚婚、不婚的討論層出不窮,相關話題甚至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引發大范圍熱議。與此同時,婚戀情感節目卻頻頻集中上市,觀察類情感節目火爆。不容忽視的是,2億單身大軍的脫單剛需仍是當前社會主要婚戀議題之一。
“渴望脫單的人還是很多,只是說,每一個單身個體對于擺脫單身這件事表現出來的行動力不一樣。”從《非誠勿擾》開始與中國單身青年打交道,到如今一年內做兩季《新相親大會》,節目團隊身處相親市場一線,相當能感受單身男女的“脫單”迫切性。5月28日,孟非在個人微博發布第二季《新相親大會》報名通知,短短三天,由孟非公布的9名導演微信,累計收到2500多人的“添加請求”。
對此,節目制片人張紅巖認為,這樣的火爆現象一方面體現了“相親這件事依然有市場”,另一方面也是第一季節目確實讓大家充分看到“父母陪伴相親”的高效率。在第一季節目中圓滿牽手的王富貴(王逍)與費瀅夢,已經在雙方父母見證下迅速敲定了婚期,“他們給導演組報告喜訊,婚期定在了今年12月。我們總愛說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這個舞臺不單是為兩個年輕人搭建相識的平臺,同時也讓兩個家庭在兒女愛情開始的起點,就建立互信和欣賞。”
社科專家把脈:
青年婚戀總有需求,相親節目要著重探討擇偶觀變化
2018年5月,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和“青年之聲”婚戀服務委員會聯合發布《中國當代青年群體婚戀觀調查報告》。《報告》以“19-35歲”人群為主進行抽樣調查最終獲得有效問卷3082份,結果顯示,近七成青年擇偶“愿等待不愿將就”,而造成青年單身的三大原因,分別是交際圈小、工作忙和不主動。
隨著95后更多開始加入婚戀大軍,如今,活躍在婚戀市場上的單身人群年齡愈加年輕化,隨之而來的,是這一批單身青年在擇偶時的觀念更新。《報告》調查就顯示,眼下年輕人選擇對象時,更注重“內在匹配度”,超過80%的人視“人品”為擇偶最重要的標準,約70%的人看重性格。此外,“健康”和“能力”也是重要因素,相比傳統觀念中的“門當戶對”,當代青年擇偶呈現更加多元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