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將播出《知遇之城》第四期節目,主題為“成都·聲色人間”。由音樂人郁可唯回到家鄉成都,與聲音收集師顏菁一起,聆聽兒時記憶中“老成都”的聲音,她們此行,又會有怎樣的溫暖故事呢?
“哪吒”還是“拿抓”?成都方言研究學者蓋章“哪吒”正確讀音
郁可唯在成都長大,對這座城市有著非常多的回憶,但之后由于工作繁忙,鮮少回到成都。她與顏菁初見,聽了對方收集來的聲音作品后,也知道了這個女生為什么執著于收集這些聲音。同時,郁可唯也講述了自己對于家鄉的記憶,兒時家中的老式擺鐘、外婆家的小擺件,都讓她難以忘懷。
“蚊煙兒,蚊煙兒,賣二仙牌香料藥蚊煙兒。”此番郁可唯來到成都,她與顏菁見到了一位成都方言研究學者,在這里,她們得知現在許多成都方言發音其實與地道的老成都方言是有出入的。學者又為二人唱了幾段老成都的吆喝與傳統民謠,除了前面那段賣蚊煙,還有《扯鋸還鋸》:“扯鋸還鋸,家婆門口有本戲,請外孫,來看戲,莫得啥子吃的。”這些童謠以成都方言念或者唱出來,別有一番韻味。更有意思的是,學者還為二人揭秘了地道成都話講“哪吒”的正確發音,那么,到底是不是“拿抓”呢?
留住消逝的老成都回憶 郁可唯傾情演唱《我的城》
古語有云:“少不入蜀,老不出川。”成都的生活氣息十分濃厚,在街邊巷子里,喝茶、采耳、麻將、火鍋串串等娛樂放松項目隨處可見。“不緊不慢不慌不忙 浮云落日時光且長 雨后彩虹 牽手曬太陽……”郁可唯在為成都作的歌曲《我的城》中,恰到好處地勾勒出了成都人的這份愜意。
在成都很有名的百年茶館中,二人除了收集到地道老成都的聲音,郁可唯還體驗了如何用長嘴茶壺泡茶。位于成都紅瓦寺街18號的鴛鴦樓,修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吸引著眾多“懷舊”的人們。郁可唯與顏菁決定前往鴛鴦樓,她們此行會有怎樣的收獲?在收集成都聲音的途中她們收集到了許多有意思的聲音,但郁可唯兒時記憶中的“叮叮糖”卻一直沒有出現,她最終能如愿聽到那個心心念念的“叮叮”聲嗎?
“耙耳朵 兔兒腦殼 悶墩兒一哈就長大啰”,在《我的城》最后,郁可唯采用了一段成都童謠來演繹,相信這份家鄉的溫暖記憶,可以傳遞到每一個成都人的心里。她們在節目中還有怎樣的有趣見聞?敬請期待本周二晚7點騰訊新聞、騰訊視頻播出的《知遇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