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wǎng) > 電視劇 > 正文
中國娛樂網(wǎng)訊www.tianyan360.cn 生動細膩的筆觸、鮮活立體的人物、火辣的生活流情節(jié)……最近,你是不是也沉浸在“喬家人”的日常里,與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鬧?在江蘇衛(wèi)視幸福劇場播出一周,《喬家的兒女》豆瓣開分,4萬多網(wǎng)友打出了8.7的高分。在競爭白熱化的暑期檔下半場,這部出自“國劇門臉”正午陽光的又一精品力作,以“最佳口碑”領(lǐng)跑。
“這部劇的內(nèi)核就是生活。我一向認為平凡的日子是最值得汲取的,普通的生活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還有什么比老百姓一天一天的日子更生動、更實在呢?”昨日,《喬家的兒女》編劇未夕在接受江蘇衛(wèi)視專訪時,這樣說道。
未夕不僅是編劇,也是《喬家的兒女》同名小說作者。她最懂得,如何把喬家的故事用影視化手法去呈現(xiàn)。打破原著以時間為線索的架構(gòu),把人物和事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更為強烈的戲劇沖突及人物關(guān)聯(lián),這無疑是牢牢吸引住觀眾的關(guān)鍵。喬家的故事正在娓娓道來,未夕希望觀眾慢慢看,用心體會劇集所要傳達的主旨,就像主題曲里唱的:“生活總該迎著光亮,再跌跌撞撞也要堅強。”
專注寫好文學(xué)劇本,放心交給正午陽光
未夕小說《喬家的兒女》出版于2012年,直到2018年才等到最合適的影視化團隊——正午陽光。負責(zé)小說甄選和劇本策劃的總監(jiān)陸維,在海量文學(xué)作品中“淘”到這本小說,并推薦給了董事長侯鴻亮。“侯總拍板,整個過程還是挺順利的。”未夕說,侯鴻亮覺得《喬家的兒女》題材很好、文字細膩,決定購買版權(quán),并邀請她做文學(xué)劇本的改編。
從《偽裝者》《瑯琊榜》到《都挺好》《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多部爆款口碑劇都力證,正午陽光的IP翻拍成功率極高。未夕說:“正午陽光專業(yè)、認真、口碑好,我的主要任務(wù)就是寫好文學(xué)劇本,把這個作品放心、欣喜地交付出去。”2019年11月,未夕開始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3個月后,第一版劇本完成。雖然新冠肺炎疫情推遲了開機時間,但未夕和正午陽光團隊還是保持著頻繁的溝通,“后來就是持續(xù)地修改,一直到9月份,劇集開拍。”
第一次與正午陽光合作,未夕感受到了他們的專業(yè)。《喬家的兒女》故事發(fā)生在南京,劇組專門到南京電影制片廠請了一位老美工師傅,來為美術(shù)置景把關(guān)。“劇中房屋的構(gòu)造其實是既生活又戲劇的。”未夕說,很多場戲都是在屋頂平臺上抒發(fā)情感,劇組為了搭建這個平臺,對老南京的民居做了一些改變,但巷子的格局、門頭、廚房都非常南京化,跟北京的胡同、蘇州的弄堂完全不一樣,還原度非常高。
在未夕心中,正午陽光美術(shù)置景組是“永遠的神”,“他們真的很了不起!記得當(dāng)時導(dǎo)演給我看手機里的一段視頻,告訴我喬家是什么樣子,我一看到就熱淚盈眶,很多童年的記憶都出現(xiàn)了。還有紅星電影院、虹板橋派出所……南京當(dāng)年的一些地名也許滄海桑田不存在了,但是這段生活被我們保留了下來,特別特別好。”
打破原著時間線,人物與事件融合成戲劇沖突
文學(xué)與影像是兩種表達方式,如何在小說情節(jié)與影視合理化之間進行平衡,對編劇來說是最大的考驗。“《喬家的兒女》是我自己的作品,改編難點其實不是特別明顯。我的觀點是,小說是小說、劇本是劇本,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未夕的改編理念是,首先故事主旨不能變,體現(xiàn)家庭團結(jié)的力量,展現(xiàn)時代環(huán)境下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態(tài),“抓住了主旨,情節(jié)是可以變動的,但人物的命運不能扭曲,我覺得可以大刀闊斧的對書的內(nèi)容進行改編,突出戲劇的沖突和細節(jié)。”
小說《喬家的兒女》以時間為線索,將三十年社會發(fā)展變遷作為背景,喬家五個孩子的人生故事相互穿插,帶給讀者平常、瑣碎而真實的感受。未夕說,劇本若循著小說的脈絡(luò)去寫,“生活流”就會變成“流水賬”,況且這是一部群像戲,必須注重人物之間的戲劇聯(lián)系,最怕把人物給寫散。
經(jīng)過細致的劇本討論之后,未夕和導(dǎo)演張開宙確認了修改方向:“打破原先的時間線,在一個大的框架里虛化年代,把很多人物和事件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強烈的戲劇沖突及人物關(guān)聯(lián)。”以“二強挨打、一丁上門”這一情節(jié)為例,小說里是一前一后發(fā)生的事,“我把這兩件事融在一塊,寫的是一丁上門那天正好二強被打,這樣就把很多人物都串聯(lián)在一起了。”
小說里的人物都活在泥潭里,想要掙扎著出來,卻越陷越深。未夕說,劇本在整體基調(diào)上也做了調(diào)整,“觀眾會看到溫暖多過陰郁,這是我們整個時代所需要的一種力量。”以小一成舉報父親賭博挨打之后的情節(jié)為例,書里寫他跑到一個廢棄工地躲進了水泥管里,“一成害怕的時候想躲進媽媽的懷抱,但他沒有媽媽了,這根水泥管其實是母體的象征。后來,還是小嬰兒的七七爬進水泥管,完成了兄弟之間第一次的靈魂對視,也映照著之后救贖他的還是七七。”
未夕表示,隱喻太多會讓觀眾迷惑,電視劇需要的是更具象的解讀,于是她改成了一成往城墻上跑,而找到一成的人是最善良的姨夫,對他說“人的生命當(dāng)中都有光,我們活著就是為了一個希望,就是為了抓住這個光”。“我發(fā)現(xiàn)這一幕出來的效果是很好的,整個基調(diào)是往上的,傳遞雖然困苦,但還是要向上向好、向著光亮的內(nèi)核。”
筆下人物源自生活,復(fù)雜立體又極為真實
作為編劇,未夕卻沒有看過《喬家的兒女》的成片,“本來是想提前去北京看片的,因為疫情的關(guān)系沒去成,所以我現(xiàn)在是跟大家一起追劇。”和廣大觀眾一樣,開篇兩集,未夕就被小演員擊中了淚點:“我很意外,沒想到小演員會這么出彩。其實最難拍的就是小孩戲了,這些00后、10后的孩子沒有過那樣的生活經(jīng)歷,怎么就演得那么好?我想這就是共情,雖然年代不一樣,但共情能力是一致的。”
《喬家的兒女》開播,首先沖上熱搜的就是“渣爹”喬祖望。觀眾們的評論令未夕印象深刻,“他們一邊罵這個‘渣爹’,一邊說他就像家里的誰誰誰。”未夕說,小說里的人物和故事都來自于她對生活的觀察,劉鈞用傳神的表演呈現(xiàn)了一個特別貼近現(xiàn)實的人物,“你會看到他有些時候流露出的‘父性’,比如對三麗的愧疚,送走四美時臉上的悲傷,一成考上大學(xué)時的欣慰感,這些都是也是真實的。我不是為了洗白他,這個人物就應(yīng)該是立體的。”
解讀筆下的人物時,未夕稱一成、四美像爸,二強和三麗像媽,“成長過程當(dāng)中,父母一定會在孩子的性格上打上烙印,哪怕你想急于擺脫這種烙印,想去否認它,但它依然還是存在的。”在她看來,《喬家的兒女》這出戲里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人。比如很多觀眾喜歡的二姨,“她對小七伸出援手,從小照顧到大,這是她人性的高光。但她也是一個普通的市井大媽,也會有背后議論喬家孩子們的時候,也會招人罵。”
劇中的核心人物喬一成不是“圣人”,而是復(fù)雜的人。“觀眾說他很會懟人,甚至有些陰陽怪氣,這是我創(chuàng)作這個人物的特色”。未夕說,當(dāng)初寫這個人物時并沒有把他往“長兄如父”的主題上去寫,“我覺得他就是一個普通人,生在一個糟糕原生家庭里的普通人。他既討厭自己的原生家庭,竭力想擺脫,但又在抱怨中,為自己的兄弟姐妹奉獻著。直到故事的最后,他才明白這個家庭才是他真正的歸屬和依賴。”而在喬一成的身上,未夕也寄托了她對普通百姓生活的理解,“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困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泥潭,為了一點點向上的光,我們都要不斷努力。”
受原生家庭影響,喬一成的婚姻觀偏狹隘
孩子們小的時候,擔(dān)心他們的溫飽問題;長大成人了,又操心他們的事業(yè)和愛情,喬家的故事始終牽動著觀眾的心。尤其是最新播出的劇情里,一成、二強、三麗的愛情都發(fā)生了:一成與苦澀的初戀告別,與葉小朗步入婚姻;二強對師父馬素芹心生情愫,三麗遇見了一丁。未夕笑言:“我們這個戲總體來說不是愛情戲,但一個家庭的幾個孩子無可避免會有愛情和婚姻,而且愛情和婚姻是裹挾在一起的。”
一成與居岸“一吻結(jié)束”的初戀,與葉小朗的“閃婚”,是近期最熱議的話題。未夕剖析說,原生家庭對一成的影響太深,“他很自卑,誰能給他帶來一點小快樂就覺得欣喜;跟他同命運的人,也會很喜歡。雖然居岸的家庭條件不一樣,但她的原生家庭不幸福,她一輩子都在反抗母親。”
與葉小朗早早結(jié)婚,也是為了逃離,“一成選擇結(jié)婚,一部分是為了愛,一部分是想要趕快擺脫這個家,有一份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他看到弟弟妹妹都長大了,可以放下這份重任去過自己的生活,希望萬家燈火之中有一盞屬于他的就好。但其實,這是一種比較狹隘的婚姻觀,包括他后續(xù)的婚姻,他的自卑、怯懦、懷疑,都是他性格上的問題,也是原生家庭給他帶來的一種影響。但是好在最后,大家都能夠慢慢走出來。”
葉小朗出場之后,這個人物引起了一些爭議。未夕希望觀眾能多一點耐心,“我們不妨往下再看看,給人物一點時間,看看這些年輕人的愛情到底往哪兒走。”
感謝觀眾的真情實感,平凡生活最能引起共鳴
《喬家的女兒》于8月17日在江蘇衛(wèi)視幸福劇場開播,加入熱熱鬧鬧的“暑期檔”戰(zhàn)場。作為“國劇門臉”正午陽光的又一精品力作,第一集就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紛紛給出“五星好評”。8月24日,《喬家的兒女》豆瓣開分,4萬多網(wǎng)友打出了8.7的高分,拿下同檔期電視劇的“最佳口碑”。
“我很感激,非常感激。”未夕坦言,觀眾真情實感追劇令她很感動,“一個作品能夠讓大家去解讀,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我要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創(chuàng)作,把一切都交給觀眾。”觀眾們剖析人物、解讀情節(jié)的篇篇長文,未夕都看到了,“大家問編劇要不要出來說一下?我覺得無論怎么解讀劇情、解讀人物,都會影響大家觀劇的感受。其實當(dāng)我把文學(xué)劇本交給正午陽光這樣一個靠譜的團隊之后,作為寫作者,我就應(yīng)該‘隱身’了。”
未夕更喜歡像普通觀眾一樣,每天守候《喬家的兒女》更新。問她這部劇何以如此動人?她感嘆:“這部劇的內(nèi)核就是生活。我一向都認為平凡的日子是最值得汲取的,普通的生活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還有什么比老百姓一天一天的日子更生動、更實在呢?作為我來講,我永遠要把筆觸放到平凡生活這一塊,這是我擅長的,是我喜愛的,也是我真誠想要表達給觀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