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角國安反諜劇《于無聲處》將于5月8日19:30正式登陸江蘇衛視。該劇由導演閻建鋼,編劇高滿堂聯手打造,胡軍、左小青、趙立新、劉威等實力演員出演。講述了一位優秀的國安偵察員馬東長達三十年的反諜故事。雖然是第一次涉足國安題材電視劇,但是編劇高滿堂表示整部劇的故事情節乃是經過反復“打磨”,是實實在在的年度“誠意之作”。
《于無聲處》拒絕“狗血神劇”
《于無聲處》講述的是一位國安偵察員的成長故事,不僅題材新穎,更重要的是讓觀眾首次看到國安偵察員的真實人物形象。為了充分還原真實,所以劇情可謂是“滴水不漏”般的嚴謹,容不得半點“狗血”。
面對如今在熒幕上常能看到的所謂“狗血神劇”,編劇高滿堂表示這一情況有些“可悲”,他直言:“現在國內電視熒屏到處都是打打殺殺,聽不到真正有力量的洪鐘之聲。一部家庭劇、婆媳劇,打得都比我們這個國安劇厲害。現在的編劇寫的,第一集死爹,第二集死媽,第三集寫死老婆,我絕不能接受這個。這種劇我一天寫兩集,根本不動腦子。我現在這個歲數,再寫這種劇,我過不了自己那一關。可悲的是,現在好多人都重復著我的經歷。”
縮減4集打造最強情節劇
作為一部強情節劇,《于無聲處》的劇情經過高滿堂的反復琢磨和研究,在劇本完成之后,劇中的每個角色高滿堂都十分滿意,用他的自己話講就是“人物立得住,劇才有靈魂”,“先立人物,側重生活、情感,講述改革開放的大時代中,一個在特殊戰線上、有著特殊身份的小人物,他的缺點、情感,而我們與他共成長、共命運。”。
而在整體故事上,因為該劇是為數不多的國安題材電視劇,不能一味為了吸引觀眾去設計情節,而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到貼近生活和現實”。據悉,在高滿堂創作劇本的過程中,還邀請了不少“懂行”的專家進行指導,“劇中的胡軍飾演的馬東是國安的一個代表,他的所作所為一定要站得住腳,他留給觀眾的印象很重要,我們不能神話他。”高滿堂介紹說。
此外《于無聲處》在正式與觀眾見面之前,已經經過上百次的反復修改。后期制作將原本38集縮減到34集,將“水分”榨干。不過后期人員表示:“即使每一集看上數十遍,還是一樣精彩有意思。”
注重情節更不能忽視細節
情節經得起推敲,還需要完美的影像來配合,才能把一部好劇呈現在觀眾面前。據悉,《于無聲處》在細節處理上也可謂一絲不茍。胡軍、左小青、趙立新等演員的鮮明年代特點的服裝,劇中出現的道具,哪怕是整條街道、整工廠都出自于電視劇主創們的精心籌備。
《于無聲處》的故事從1983年講述到2014年,全劇年代跨度長達30年。如何能夠全方位恢復80年代風貌,給電視劇主創提出了一個難題。找到合適的拍攝地點,劇組就花費了很長時間,主創親自采風,最終確定在大連進行拍攝。
“前半段故事發生在1983年,故事一上來就是馬東(胡軍飾)在執行任務,他喬裝成了出租車司機,要行駛在街道上。這場戲其實很難拍,現場環境范圍很廣。我們花了一段時間去把重點的拍攝場景還原成80年代的,接著在鏡頭中精挑細選,把‘穿幫’鏡頭全部拿掉”,導演閻建鋼補充說,“而更重要的是在拍攝之前,每一個鏡頭都需要精確的設計,人物的走位,攝像機的走位,哪些背景畫面能用,哪些不能用,整個劇組都需要一清二楚,我們拿出了拍電影的陣勢來拍攝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