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電視劇《邊城》在云南衛視悲壯收官,這部由崔衛東、白濤執導,譚凱、蔣欣等主演的電視劇以宏觀的視角講述了一段發生在云南騰沖的抗戰往事。劇中的主演譚凱為了將梁文權這一角色真實還原到時代背景中,私下里做足了功課,甚至親自購置拍攝道具,補充人物的細節和質感,譚凱還收藏了這些道具,以物懷念拍攝的那段時光。
譚凱力爭角色還原時代 以外表形似探求內心神似
《邊城》是一部極具時代意義的用心之作,除了在故事上盡力還原當年的真人真事,更在演員造型上回歸了時代真貌。作為劇中核心人物的扮演者,譚凱對角色的表演精益求精,為戲里的造型下足了功夫,加之本身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無論色彩還是搭配,譚凱都有自己獨到的修養與見解。譚凱透露:“我特別認同一位偉大的英國演員勞倫斯·奧利弗的創作方法——從外到內再從內到外。先從外表上形似,然后一點一點往內心去尋找人物。如果從造型上都不像這個人物又談何去塑造?所以我特別在乎造型,包括從頭到腳的服裝服飾,甚至是手中所拿的飾品,都足以給人物增添精彩的細節,加強人物的個性塑造。這不是為了自己的帥,而是為了人物的真實。”為了塑造人物,譚凱跑了很多古董店,淘了很多老西裝進行修改,只為追求那個年代獨特的面料質地。同時他還買到了很多二戰時期真實的懷表、胸針、相機、背包,依據當時的款式定制了皮鞋。譚凱說:“也許觀眾確實不會在意這些細節,但這些真的給我在表演上建立了很大支撐。因為當時騰沖是一個國際商貿重鎮,當時的騰沖人都很時尚,所以我們的整體服裝既有年代感,又有那個年代的奢華感,不會讓人跳戲,整體人物和場景是融為一體的。”
全身心投入體驗不同人生 收藏道具懷念拍攝時光
對于譚凱而言,出演《邊城》是一次十分難忘的回憶,他和劇中的梁文權似乎形成了互補的人生——戲里的梁文權因為戰爭,無法完成自己多彩的夢想;戲外的譚凱因為演戲,體驗了不同的人生。譚凱對表演的熱愛很大程度上也緣于這種特殊的“體驗”:“演員就是這樣,我們一生會拍很多戲,不可能每個都留下印記。但總有一些角色,會讓我難忘。投入了情感,他會在你生命中留下一個烙印,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有時候特別認同一句話,演戲像生活,生活像工作。因為生活是平淡的,而在角色里可以體驗不平凡的人生,體驗大喜大悲、經歷生死離別,在角色中,我可以擁有我渴望的卻永遠不會有的品德和品格。大多數觀眾會把他們喜歡的角色和演員聯系在一起,認為演員在生活中也是這樣的人。我不敢接受這樣的贊美,大多數我得到認可的角色,或許存在我的一些影子和個性,但我不敢說我擁有這些角色身上的品質和人格力量。但是我認同他們身上閃光的品格,也渴望擁有他們的堅定和力量。很多我在生活中也許不敢面對和表達的東西,在戲里可以盡情的釋放,這也是表演對我最大的吸引力。《邊城》里的道具我都精心收藏了,因為梁文權酷愛攝影,我為了這個人物買的相機、風鏡、西裝、西裝鏈,甚至是風衣,我都留下了,作為自己的回憶,因為對這個人物確實傾注了很多心力。不拍戲的時候,在家中偶爾翻翻戲中的道具,想想當時拍戲的生活以及創作人物的艱辛,也是一種快樂,這大概也是演員工作之余最大的一種享受。”盡管《邊城》已經收官,但譚凱與《邊城》的情緣也將隨著其付出的辛苦與情感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