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美團網發布內部公告,宣布成立全資子公司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美團網高級副總裁沈麗出任公司CEO。在不久前的美團年中媒體溝通會上,沈麗稱貓眼電影2015年上半年交易額達60億,超過去年全年。目前貓眼在網絡購票的市占率高達70%,全國每售出三張電影票就有一張出自貓眼。
回溯2012年2月,當時的貓眼電影還叫“美團電影”,2013年1月正式更名,如今成為美團網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在這短短的3年間,“貓眼”作為美團網“T型戰略”中最重要的垂直業務之一,究竟經歷了怎樣“野蠻式”的生長?又給“互聯網+電影”描繪了怎樣的藍圖?
顛覆消費者觀影行為 便利性與確定性兼備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超過50%的電影票,是通過手機和電腦賣出的。得益于智能手機和在線支付的普及和發展,消費者的觀影熱情以最大增速被釋放,在線售票的迅猛勢頭,連美團網創始人兼CEO王興也稱始料不及。
線上購票超過線下,電影選座也已經超過團購。美團最初通過團購涉足電影領域,滿足消費者對低價的需求。2012年推出貓眼電影,其時APP上只有影訊功能。2013年融入選座功能,則契合了消費者對便利性的需求。消費者可以在貓眼上查詢影訊,而后選座、下單、支付,再到影院出票機取票,無需排隊購票。
沈麗在年中媒體溝通會上稱,“在整個觀影的需求當中,價格是用戶體驗的其中一方面,而便利性和確定性則是用戶體驗另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2015年上半年,貓眼選座業務的占比已經高達76%”。
除了購票更為便利外,用戶對產品服務的豐富度和完整度也有更高要求。因此貓眼電影在滿足了用戶在線選座、團購影票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客戶端體驗,增加社區、影評、衍生品銷售等服務,務求打造一站式的電影O2O平臺。
目前,貓眼也是中國最大的電影媒體平臺和互動平臺。2015年上半年貓眼用戶新增評論數高達4000萬條。以《速度與激情7》為例 ,貓眼平臺上就有144萬條關于影片的評分和評論,遠超其他同類型的電影網站。
可以說,貓眼電影在引導用戶適應電影O2O消費的過程中,起到了絕對的“領頭羊”作用,在短短的幾年間,顛覆了消費者觀影行為和購票習慣。目前貓眼電影已經發展成中國最大的電影O2O平臺,擁有超過2億的用戶,覆蓋超過4000家影院,這些影院的票房貢獻占比超過90%。
首創“預售”模式鎖定票房 大數據助力電影業
如果說貓眼電影的出現,對用戶起到“領頭羊”的引導作用,那么對于行業,貓眼則是一個靠譜、穩健的服務型伙伴。2014年,貓眼首創電影O2O預售新模式,作為電影《心花路放》的聯合出品方,提前半個月開啟獨家預售。從2014年9月15日開始到22日點映,短短7天《心花路放》售出電影票100萬張,截至電影公映前,其預售收入已過億元。在貓眼電影的助推下,《心花路放》以11.67億元摘得2014年國慶檔票房冠軍,其中貓眼票房貢獻占比達40%。
沈麗表示,貓眼電影最近一年參與出品和發行的電影票房超過40億元。從去年國慶檔的票房冠軍《心花路放》、賀歲檔冠軍《智取威虎山3D》,到今年春節檔冠軍《天將雄獅》、五一檔票房黑馬《左耳》,再到端午檔冠軍《殺破狼2》,都可以看到貓眼電影以聯合出品或者聯合發行的身份,對這些影片票房的助力。
王興說過,“在吃喝玩樂里,電影是IT化程度最高的領域”。行業各方要實現共贏,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和大數據的指導。目前貓眼積累了超5億人次的消費數據,并且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分析出用戶畫像,洞察消費軌跡,有效地幫助影片更精準地宣發,指導過往經驗導向型的影院排片,助其提高上座率和運營效率。
今年年初,貓眼還上線了“實時票房分析”功能,可以提供全國上映中影片的實時票房、排片率、上座率、累計票房以及受眾分析。因為貓眼出票數量最多,覆蓋影院最廣,因此實時票房的數據采集也最為精準。
沈麗表示,貓眼擁有第一手數據分析的能力,希望開放給整個行業。貓眼可以幫助影院看到用戶的反饋,迅速調整上座率,進而獲得更好的收益;也可以幫助片方去做點映、預售等新的發行模式。貓眼希望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通過貢獻自己用戶和數據的能力,為整個電影市場做增量。
“互聯網+電影”已經成為行業趨勢,互聯網對電影不是顛覆和取代,而是為其服務,與之融合,給電影帶來更多的增值空間。貓眼電影最初從團購、選座切入,不斷發展自身生態,形成大數據智慧平臺,到如今成為美團網旗下的子公司,今后它對于電影產業鏈的深入,以及運用大數據對行業的影響,都讓人充滿了期待和無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