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觀眾對于真人秀節目的傾向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盡管明星真人秀仍然讓很多粉絲“欲罷不能”,但對經歷了新鮮感之后口味愈發挑剔的觀眾來說,單純的依靠明星輿論、熱點爆點的真人秀節目已經并不足夠。
《跑男》、《爸爸去哪兒》等“現象級”真人秀節目的熱播令真人秀節目愈發受到觀眾的喜愛和追捧。各大電視臺、視頻網站紛紛推出各類題材的真人秀節目,歌唱選秀、生活實驗、親子互動、生存冒險等類型的真人秀隨之開啟了“霸屏”模式。然而,2015年,觀眾對于真人秀節目的傾向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盡管明星真人秀仍然讓很多粉絲“欲罷不能”,但對經歷了新鮮感之后口味愈發挑剔的觀眾來說,單純的依靠明星輿論、熱點爆點的真人秀節目已經并不足夠。尤其各類素人真人秀節目的迅速崛起,也映射出觀眾口味的轉變,越來越多人對撕逼、作秀等形式已經逐漸厭倦,真誠、真實成為很多觀眾對真人秀節目的期待。
作秀升級 觀眾已免疫
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和討論,制造輿論熱點,“作秀”已經成為綜藝娛樂節目必不可少的元素。很多觀眾都非常熟悉,早年的《康熙來了》憑借小S大膽的玩笑和犀利的言辭,可謂走上了輿論的頂峰,節目中時常誕生經典語錄被媒體所引用,這種風格也“一直在被模仿,卻始終未被超越”。
近幾年來,真人秀節目中的作秀手段不斷升級,節目中頻現經歷哭訴和撕逼情節,最初還能引起觀眾和媒體的討論,但久而久之,觀眾也難免審美疲勞,對于刻意的矛盾制造、作秀情節已經逐漸免疫,甚至是反感。《我是歌手》現場觀眾假哭的鏡頭已經成了很多真人秀節目“作秀”的真實寫照,曾經風靡一時的《中國好聲音》走到第三、四季時,選手的“身世”“哭訴”等情節設置也一直被觀眾吐槽,節目的純粹度飽受質疑。就連最近登陸央視的《了不起的挑戰》也無法擺脫賣腐吸引眼球的嫌疑。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真人秀節目增添了大量的撕逼情節,以博得媒體的矚目、觀眾的熱議。隨著撕逼大戰的愈演愈烈,一些網友甚至調侃“不撕逼的真人秀都不好意思叫真人秀”,BE NICE(耐撕)這一專業術語也隨之成為很多參與真人秀節目明星的必備技能。
針對真人秀節目中“明星熱”、“撕逼熱”等問題,今年7月,廣電總局發布了《關于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節目避免過度明星化,避免低俗化的噱頭。隨之而來很多真人秀節目被停播、被整頓也為電視臺、視頻網站的真人秀節目制作敲響了警鐘。可見,不僅是觀眾在免疫,監管部門也在有傾向性地引導,希望真人秀可以多一些“真人”的元素,少一些“秀”的成分。消費娛樂時代 真人秀更要“真”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句被用于形容信息爆炸互聯網時代的名言,放到綜藝節目行業同樣適用。無可爭論的是,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消費內容、消費娛樂的時代,真人秀節目也已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談資。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真人秀節目進入觀眾的視野,各類節目資訊、碎片化討論也在開始占據人們越來越多的業余時間,觀眾對于真人秀節目的品味和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節目“有意思”,更要“有意義”。
有業內人士指出,真人秀的觀眾越來越“挑剔”,拋開一切形式不談,真人秀其實最需要的是真摯、真實,只有“真”才能引發觀眾深層次的共鳴,才能讓人在看過笑過之后還能覺得有東西留下。也正基于此,很多真人秀節目不僅響應廣電總局政策在節目中增加素人元素,且逐漸嘗試從內容創意上下功夫,讓節目好看同時也能真情流露。
愛奇藝《愛上超模II》節目劇照
一度熱播的《偶像來了》就采用無臺本、無設定的制作方式,讓很多觀眾看過之后都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而相對傳統電視平臺而言,視頻網站在內容和形式創意上具備了更為自由的發揮空間。在2015年Q4大戰中,愛奇藝純網自制大型時尚互動真人秀《愛上超模》可謂是以“真“為特色的典型代表。節目不僅一改以往綜藝節目以明星為噱頭的嘉賓選手構成模式,一律采用素人模特作為節目選手,且在內容創意和PK環節上摒棄了以選手撕逼、故意裸露等吸引眼球。無論是007邦女郎、唐頓莊園、英國皇家馬、蹦床、萌娃、墓地等各種情景設置和搭配下的大片拍攝,還是倫敦時裝周走秀、服飾搭配考驗等,都在娛樂同時折射出模特這個小眾垂直行業真實的競爭狀態和生存現狀。在很多人對模特還停留在身高腿長、美麗多金印象時,節目讓大眾看到了光鮮背后的諸多辛苦。
當然,真人秀的“真”還不限于此。綜藝節目火最主要還是對觀眾情緒的帶動,而真實的情緒共鳴顯然能讓觀眾更有代入感,對節目產生好感和認同。《愛上超模》導演黃元波就曾說過,真人秀在于人物的情緒表達是不是真實、是不是有誠意。失控、落淚本身沒問題,重要的是真實情感的表達,真人秀應該有可以直擊內心的穿透力。也緣于此,正在熱播的《愛上超模》第二季其中一期展現緊張的倫敦國際時裝周走秀過程中,模特選手的媽媽們意外現身造成的母女見面潸然落淚情景讓觀眾感嘆真實而溫暖。
愛奇藝《愛上超模II》母女同走秀環節
從收視數據表現看,真人秀節目向“真”的轉變也確實迎合了很多觀眾的需求。以上述提到的愛奇藝《愛上超模》為例,其第一季播出完結時就收獲了近3億的播放量和6億社交話題的閱讀量,第二季播出過半流量就破億,對更為挑剔和個性化的互聯網用戶來說,一檔純網自制綜藝能收獲如此流量和口碑的雙豐收實屬不易。
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視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夏陳安認為:“好節目是能夠立足社會背景、直擊社會心態、關注社會現象的,這樣的節目才有生命力、現實性,才有繼續創作的可能和價值。”真人秀節目要想繼續“霸屏”,在給予觀眾娛樂同時顯然更需要挖掘能引發觀眾共鳴的情感和社會價值,令觀眾不僅看得開心,還能看得有價值。(煙臺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