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甄子丹、張晉、泰森等主演的動作片《葉問3》繼海外、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一經上映,便取得超高成績。自3月4日正式在內地公映以來,也一直備受關注。首日票房報收1.5億,是進入三月后首部實現單日票房破億的影片,上映3天票房破4.8億,打破“單日票房最高華語功夫片”、“首日票房最高華語功夫片”,以及“三月票房最快破億”等多項中國電影票房紀錄。
(《葉問3》創造華語動作片多項紀錄)
武戲經典,文戲出彩引發“甄”現象
作為華語功夫片的經典代表之作,大家提起《葉問》系列,首先想到的就是酣暢淋漓的武打場面和慷慨激昂的民族情誼。
(武戲經典文戲出彩,《葉問3》引發觀影熱潮)
止戈為武,才是的武術的最高境界。由此,《葉問3》在保留了精彩的武戲場面的同時,更加注重武者“境界”的提升。
作為《葉問》系列的第三部,《葉問3》區別于前兩部民族大義的宣揚,更注重晚年葉問的家庭生活。精心設計的武打場面,每一場都能感受到情感的升華,最終醞釀出最能引起共鳴的情感深度。實打實的武戲,飽滿真摯的文戲,是讓影片深受觀眾喜愛的源頭。
片中甄子丹飾演的葉問不僅對發妻張永成相敬如賓,更是為了她放棄了所謂的名利、地位。
“最重要的是身邊的人”這句英雄歷盡萬世滄桑后的感慨,在甄子丹的演繹下更加擲地有聲,感人肺腑。葉問“好男人”的品格,引發影迷點贊叫好。將葉問從高高在上的“武神”賦予了更尋常百姓的日常形象,引發廣大影迷的一致追捧。
誠意之作帶來觀影熱潮,影片質量是觀眾熱捧的關鍵
功夫、武俠向來是中國華語片的特殊片中,尤其是在國外,此類型的影片更受青睞。
《葉問3》在北美票房甚至是同時期上映華語片的37倍之多。未映先火將人們的視線都集中在內地公映上。
目前的票房成績已經超過兩部前作的總和。同時,影片也當之無愧的成為3月電影市場淡季里的最熱話題。
全新的詮釋方法,不僅讓葉問粉們耳目一新,也打破了功夫片的局限,吸引了各個年齡層次的觀影人群。當然,《葉問3》的好口碑,不僅帶來了預期內的高票房,也逃不掉傳言和質疑。
網上一些言論的發酵,已經埋沒了影片本身所傳遞出的正能量精神和電影制作的敬業態度。
電影市場的惡性競爭暗箭難防,豈止《葉問3》。
好電影應當有好票房,這是幾乎是所有人都能明白的道理,但現實往往就是不那么如人意。遠的不說,就是2月份大熱的《美人魚》也受到不少人的非議。這次,這種非議轉向到了《葉問3》。對于網上的質疑,片方尚沒有回應,但已經有院線個人就為爭取到第三方補貼而增開無效場的行為進行公開道歉,事情的各中緣由不言而喻。
國內電影市場日益繁榮,7天的春節檔,電影市場給出了36億的耀眼成績,相當于2016年1月份的總票房,相當于2008年全年票房,將“全球第一市場”的稱號輕松攬下。
甚至有媒體稱:內地電影市場票房井噴 未來似乎沒有極限。《美人魚》正好突顯了電影業的這種繁榮。
電影市場的擴張速度驚人,二三線城市的觀影人次大大上升,電影院熟練明顯增多,這些因素集聚在一起,也催生了電影市場繁榮背后的問題。
目前電影市場80%的售票由第三方票務公司掌控,第三方票務公司以補貼活動為入口,會要求影城排片率。目前影院發展成爆發式增長,加上第三方市場的介入,很容易扎堆造成惡性競爭。
(有好電影看,才是全國觀眾的幸事)
電影局就電影市場專項治理也表明了態度。然而,惡性競爭畢竟還會持續存在,一竿子打死的現象也難以避免。被質疑票房造假的影片,豈止一兩部。
《葉問3》的高票房來源于電影本身的質量,而目前受到的指責無疑來源于市場的惡性競爭,在這過程中,受到傷害最大的其實是電影產業本身。希望行業的惡性競爭沒有傷了主創們的心,讓觀眾還能持續不斷的看到這種打動人心的佳作,這才是中國電影的幸事,才是中國觀眾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