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互聯網+電影”高峰論壇在福州舉辦,來自法國、意大利、阿根廷等11個國家與香港等地區的電影業界人士參會。貓眼電影CEO 鄭志昊應邀出席了這次峰會,與國際電影界同仁分享交流了對“互聯網+電影”的觀點。
在討論中,鄭志昊認為互聯網改變了電影行業做事的方式,改變了電影行業的各個環節的作業流程、營銷與服務,但這并不表示電影行業會被革命掉。電影行業本質上還是個創意產業,互聯網技術為這個產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貢獻了價值,可以推動這個行業快速成長。廣大電影從業者擁抱新技術、新經濟、新的方法論,可以使得這個行業煥發蓬勃生機,使得電影行業發展跨上一個新門檻,年輕人可以擁有更多機會。要固步自封,還是要擁抱變化?這是每個電影行業從業者都要思考的問題。
對今年暑期檔電影市場降速,鄭志昊認為,春節檔《美人魚》等幾部大片火爆,曾使大家今年對市場預期一度非常樂觀。但3、4、5月份以來市場遭遇倒春寒,暑期檔電影市場明顯降速,6、7、8月份票房連續下降,到9月份更是同比下降10%,現在為止票房只有345億,今年票房目標完成任務非常嚴峻。
之所以如此,鄭志昊認為主要還是影片內容不夠過硬,去年貓眼電影觀眾評分9分以上的影片有11部,今年才4部;青春片等類型片內容也撲街,票房貢獻率有限。大家都關注的票補,確實也在退潮。新出現的如直播等可替代性娛樂方式也越來越多,對電影消費也有影響。在他看來,暑期檔票房遇冷,是一個綜合因素導致的復雜現象,但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這提醒我們應該回歸到行業根本,踏踏實實做好內容、踏踏實實做好服務,不要讓泡沫迷失我們的眼睛。
鄭志昊表示,貓眼和光線在5月底完成重組后,一直堅持貓眼是電影行業的貓眼,以開放的心態,將貓眼平臺的大數據能力、電影宣發能力、媒體影響力和互聯網營銷能力分享出來,積極幫助片方做好電影宣發、幫助影院提升經營效率,通過踏踏實實的產品和服務創新,不斷改進電影行業各個環節的作業流程、供應鏈、營銷與服務,為行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貢獻價值。他認為,只有在推動行業成長的基礎上,才能成就貓眼。
鄭志昊透露,貓眼電影5月份分拆獨立運作以來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均值達39%、峰值已經超過45%。除了在線票務持續保持第一之外,貓眼在電影宣發、賣品、品牌廣告等業務方面發展速度也都很快,從6月開始已經連續3個月實現盈利。暑期檔參與發行的《大魚海棠》、《寒戰2》、《使徒行者》等影片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業績,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我不是潘金蓮》、《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影片的宣發工作。
他相信在今天扎實工作基礎上,電影行業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