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 www.tianyan360.cn 由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重磅推出的首檔華人家庭文化傳承節目《謝謝了,我的家》于1月6日(周六)晚暖心首播。節目中,朱德、魯迅、汪曾祺等名人之后以及普通邊防軍人張玉貴之女為觀眾帶來了四種不同的家風文化。透過時光瓶、家風博物館、家風畫等環節,觀眾們跟著他們打開記憶的門閥,走進先輩的內心世界,感受或樸實或偉大的思想,并從中收獲暖心的精神食糧。節目不僅在國內引發廣泛討論,也勾起了海外華人群體的情感共鳴,有身處海外的網友表示:“這股晚輩對長輩的感恩之情,是永遠能打動人心的話題。”
朱德離世不留一分工資 平實故事暖心傳承家風文化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優秀的家風不僅能惠及一家一族,更能傳遞暖心正能量,為社會樹立榜樣。節目中,四位嘉賓就用溫暖平實的家風故事讓觀眾感受到了家風對于個人成長的影響和重要性。
小時候,我們在課文里學習《朱德的扁擔》,看到的是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而在節目中,朱德之孫朱和平又為觀眾還原了一個簡單質樸的偉人形象。從三次主動降薪,到去世時找不到新衣,及至最后家人按照其遺囑將僅有的兩萬多元交了黨費,朱和平說出的每個細節都讓觀眾深受感動。在爺爺的影響下,多年來朱和平堅守“立德樹人,勤儉持家”的良好家風,也在寄語中期待將這一家風世世代代永遠傳承。
比起開國元勛,張玉貴這位普通的邊防軍人盡管平凡,但卻同樣帶來不少感動。在我國最高的邊防檢查站紅其拉甫,張玉貴堅守了整整27年,因為環境惡劣夜晚無法入睡,白天困到不行的時候甚至只能以雪敷臉保持清醒。而在父親的感召下,年輕的張旭蕾也子承父業做了一名邊防軍人。對于自己未來的孩子,張旭蕾也留下“希望你能像外公一樣,堅忍、擔當、忍耐、正直”的寄語,這種一代代不變的家風傳承令網友們頗感暖心,微博網友@惶惶苦行者 在看過節目感嘆到:“尋根感恩,家國情懷,堅守傳承或許是我們每個人時下應該去思考的。”
周令飛曝爺爺魯迅身高一米六 網友點贊:思想巨人
家風聽起來仿佛只是虛無縹緲的概念,但伴隨家風而養成的習慣卻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日常。節目中,嘉賓們傳承的是家風,講述的卻都是最本真的生活,不少故事還令觀眾頗感意外。
現場,身為魯迅孫子的周令飛感嘆自己從小就背負著祖父的名聲,無論走到哪都不得不受到祖父的影響,最后甚至想要逃離和祖父有關的一切。如今,已經能夠拋開祖父光環的周令飛已經能以平常心態面對“偉大”的祖父,當他拿出家庭相冊,還能“調侃”祖父的身高,“從他站的地方開始數是十九塊磚,從地板開始量,是一百六十公分。”對于這段新鮮的爆料,網友們在感到驚奇的同時,依然忍不住為魯迅點贊:“男人的氣度遠勝高度,魯迅先生是思想上的巨人。”
除了“調侃”祖父的周令飛,汪曾祺之子汪朗對于父親的描述同樣十分“接地氣”。現場,汪朗神氣活現地模仿父親喊自己吃飯的可愛模樣令觀眾忍俊不禁。對他來說,自己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話就是“老頭兒”站在陽臺的那句“吃飯啦”。關于家風,汪朗笑稱父親一直貫徹自己在文章所說的“沒大沒小”,無論子女還是孫輩,都能直呼“老頭兒”。而對于后輩的寄語,汪朗直接照搬了父親的個性,期望女兒把“沒大沒小”的風氣傳承下去,充滿煙火氣的表現令網友笑言:“前面的嘉賓還在正兒八經說家風家訓,到了汪曾祺兒子訴說家庭故事,嘻嘻哈哈沒大沒小,一家人也太可愛了吧。”
聚焦華人文化根源 喚起海外華人情感共鳴
作為一個面向海內外華人的國際頻道,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一直是全球華人互動交流的重要平臺。正如央視中文國際頻道節目部副主任楊奉濤所說“全球華人同根同源,恰又是最注重“家”這一概念的群體。”《謝謝了,我的家》引發不僅是國內觀眾的討論, 還喚起海外華人的情感共鳴。
節目播出后,身在哥斯達黎加的黃耀佳表示:“《謝謝了,我的家》幾個人從不同家庭背景講他的家,都在闡述一個焦點問題:不忘初心,家的傳統。”來自美國的蘇卓平則被朱和平所講述的有關朱德的故事所感動,直呼“非常感人”。墨爾本的吳榮光顯然是央視國際頻道的忠實觀眾,在他看來,晚輩對長輩的懷念和感恩之情是永遠都能打動人心的話題,“第一期播出的四位嘉賓既有共和國元帥的孫子、名人作家的后代也有普通士兵的女兒,這種新穎的表現形式,可以拓展選材的視野,為觀眾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
本周六晚,又將有四位嘉賓來到舞臺上展現各自的家風文化,他們又會帶來怎樣的故事?更多精彩,敬請期待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謝謝了,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