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月19日18時30分,《美人魚》斬獲24.5億票房,超越《捉妖記》成為中國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
這部由周星馳執導的電影,自2月8日上映以來,幾乎每天都在刷新著中國影史的的各項紀錄:首日票房紀錄、單日票房紀錄、內地票房新冠,這一過程僅用了12天時間,現在它又向著30億票房呼嘯而去。
隨著《美人魚》票房一路狂飆,該片背后的眾多推手也被媒體相繼挖掘出來。相信大家已經了解了和和影業等幾家保底公司,但是,還有一家公司也功不可沒。
在互聯網時代,一部影片的爆發,后面怎么能少得了電商平臺的助推呢?
《美人魚》的票房奇跡不是偶然。其中,貓眼電影作為《美人魚》的聯合出品方,也是一支重要的推動力量。縱觀近兩年的各種票房冠軍,也似乎都與貓眼電影有著密切關聯。貓眼出品、發行也漸漸被各類型影片奉為標配。
“24小時立體發行”+“精準數據指導”助力《美人魚》票房一路狂飆
互聯網發行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傳統發行的有力補充。
貓眼電影在與《美人魚》的合作中,充分利用了“平臺+生態”的優勢,深度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在業內首創了《美人魚》“24小時立體發行”模式。所謂“24小時立體發行”就是貓眼可以通過大數據平臺全天候實時監測《美人魚》影片放映、出票與上座率等相關數據,依據這些數據及時調整發行策略,優化宣發方案,做到消費者、片方和影城的三維滿足,帶動電影票房增量。
另外,貓眼電影還利用自身大數據平臺幫星爺通過用戶細分,全方位了解用戶的觀影需求。通過《美人魚》上映前夕的“想看”數據、預售數據和上映首日的售票、排片、上座等實時數據等海量用戶信息,來分析《美人魚》用戶畫像。并通過喜劇片類型及周星馳粉絲等多維度數據分析,總結出《美人魚》的觀影主力軍為,并針對用戶的不同屬性,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宣發策略。
最終,貓眼電影依托美團、大眾點評、貓眼APP三大入口,實現《美人魚》宣發的精細化和觀影用戶的高轉化,為《美人魚》的票房一路狂飆,提供了互聯網平臺化支撐。
“互聯網+電影電商平臺“成為票房大爆發的重要推動力量
其實《美人魚》的成功案例并不是特例,在過去兩年中,貓眼電影聯合出品和發行了多部優秀影片。
1、2014年,貓眼電影聯合出品了第一部電影《心花路放》,首創了“互聯網出品+發行”的經典案例,該片最終取得11.67億元票房稱冠當年的國慶檔。
2、之后,貓眼電影聯合發行《智取威虎山3D》,通過“地域運營策略”引爆觀影熱情,貓眼大數據再次走入臺前,幫助影片奪得2015賀歲檔票房冠軍。
3、2015“暑期檔”聯合發行《殺破狼2》讓貓眼探索出一條類型片的發行策略,即通過大數據精準定位用戶偏好,從而指導路演,引爆口碑,保障了影片上映期間的排片率。
4、而2015“暑期檔票房冠軍《捉妖記》背后依舊有貓眼的身影,作為影片的首席互聯網營銷平臺,貓眼承辦獨家點映,上座率100%,成為影片口碑引爆的導火索。
5、有了之前的積累和成績,貓眼電影漸漸成為檔期大片的必爭之地。2015年國慶檔,貓眼電影成為《港囧》唯一的互聯網聯合發行方。通過數據定位,預售導流、高位排片、上座率支撐為影片創造了上映三天接近60%的高排片率,影片最終斬獲超15億票房,刷新國產2D影片票房紀錄。
隨后貓眼電影又聯合出品了《唐人街探案》、《熊出沒3》等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影片。
從一開始的試水互聯網發行,到如今成為票房大爆發的重要推動力量,貓眼電影出品、發行已成為大片標配。
此次,《美人魚》的票房大爆發,首先肯定是星爺電影自身品質過硬,而背后發行、營銷的系統性支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僅是預售、低價票補貼這些常規的營銷模式,也有貓眼電影平臺化、數據化的“24小時立體發行”和“海量數據支持下的用戶細分和精準觸達”這些營銷創新。
通過大數據精準營銷鎖定目標觀眾,協助片方與影院及時協調排片以更好匹配用戶需求,讓電影發行告別粗放化宣發模式,避免了資源的無效投入,并顯著提升電影宣發的效率。
現在除了BAT以外,貓眼電影也開始提出“平臺”和“生態”概念了。在坐穩電影O2O第一入口之后,貓眼電影已經開始向電影產業鏈上游延伸,開始投資和孵化電影項目,相信未來幾年,以貓眼電影為代表的“互聯網+電影”電商平臺,將擠入主流的電影公司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