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優酷和唯眾傳媒聯合出品的《暴走法條君》是一檔劇情式吐槽脫口秀,利用吐槽形式將當下年輕人生活中的糾結與困惑都一一解構,在雙方明星和律師團的嬉笑怒罵中將爭議主題本質還原。
文/ 王丹君
近兩年電視真人秀已經進入井噴時期,但隨著節目數量的增多,弊端也變得明顯:出現節目內容同質化、抄襲現象嚴重、版權費過高、過度消費明星等問題。傳統綜藝衰退的同時,隨著視頻網站越來越關注自制內容的產出,一大批年輕化、有“互聯網基因”的網絡綜藝逐漸脫穎而出。
對于觀眾來說,綜藝節目也從最初的休閑娛樂產品,進化為兼具娛樂性與啟發性的傳播載體。由優酷和唯眾傳媒聯合出品的《暴走法條君》是一檔劇情式吐槽脫口秀,利用吐槽形式將當下年輕人群生活中的糾結與困惑都一一解構,在雙方明星的嬉笑怒罵中將爭議主題本質還原。
《暴走法條君》的場景設置具有鮮明的對抗特征,眾人都置身于法庭,每次開庭會有兩位素人扮演的“原告”、“被告”帶來一個有爭議的話題,由當紅明星飾演的“律師團團長”根據話題為自己的當事人展開辯護,最后由謝娜擔當的“大法官”與陪審團一起決定罪名是否成立。陪審團裁決的設置迎合了90后“我要做主”的心態,增加了他們的代入感。
《暴走法條君》開播以來,每期點播率都在上升,最近播放量已經突破5億大關,成為優酷在播的最受歡迎的自制綜藝。
這里有最真實的明星狀態
現代觀眾生活壓力大,對明星私生活及娛樂圈八卦的需求比以往更盛,因此即使在社交媒體時代,明星們都有自己的個人社交賬號,以明星八卦為切入點的內容創業項目仍然受到大家的歡迎。
基于節目環節的設置,在雙方明星辯論的過程中,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或拆穿對方往往容易“自爆家底”和“捅出內幕”,這正好迎合了觀眾們對明星私生活的好奇心。《暴走法條君》請來謝娜做“大法官”,當紅明星如張大大、大張偉、林更新、汪東城、撒貝寧、阿雅、宋小寶等人做“律師團團長”,節目現場自然少不了爆料。
最新一期節目中,張大大面對原告對他百度百科的質疑,主動說出當年剛出道時節目方為宣傳而夸張表達的真實情況。在大張偉對抗白舉綱的一期節目中,謝娜毫不留情地揭穿白舉綱私下里愛穿背心吃燒烤的習慣,白舉綱在現場被戳中,“生無可戀”的表現非常具有喜劇效果。該期節目中,謝娜還透露張杰在家里打游戲的表現,包括買道具服,幻想自己是籃球巨星等。這樣的明星是大家平時都難以想象的。
明星作為傳播者,有時候受眾會有一種“自己人”效應。這是指受傳者在接受活動中感到傳播者在許多方面與自己有相似或相同之處,并在心理學上將其定位為“自己人”,因而提高了傳播者的影響力。
對當下的觀眾來說,明星不再是高高在上如神一般的存在,在綜藝節目中,大家也更愿意看到一些像普通人一樣有一些小缺點的明星。在《暴走法條君》的節目中,明星們不時會發生一些口誤、或者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謝娜在節目剛開始的兩期中就常常分不清“被告”和“原告”,顯得十分“呆萌”。
甚至到了最新一期,嘉賓的故事就是其自己的故事:張大大講述了自己十七歲去臺里面試,為了成名所付出的努力和掙扎。其中,跟他在同一陣營的被告律師團成員傅首爾雖然脫口而出張大大是“丑貨”,但卻說出了“丑貨”因為自身條件不佳而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心酸現實,這段感同身受有感而發的辯論,讓張大大的迷之自信罪顯得更為合理,她說這個時代是個有野心就能成功的時代,為每一個在現實中追夢的人加油打氣,又直接升華了主題。
這里有最接地氣的話題
《暴走法條君》13期節目話題全部來自于大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到年輕人最關切的話題。如“張大大迷之自信罪”“男友娘炮”、“朋友圈裝逼罪”、“瑪麗蘇成癮罪”、“撩漢智障罪”是否成立等,正是現在年輕人生活中的具體存在的事,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
人們對與自己有關的事都會格外關心。比如“撩漢智障罪”對一些女生來說,帶入感就非常強。很多女生想引起喜歡人的注意,但是卻不能掌握正確的方法,很想知道究竟應該怎么做,以及會困惑自己這樣真的是沒救了嗎?
除了話題切中年輕人關注點外,《暴走法條君》的某些話題還會提煉出某一時間段社會中人們狀態的一種共性。“葛優躺”從今年夏天開始便一直是個熱詞,葛大爺面無表情、“浪費生命”的表情一下子擊中了人們在酷暑中什么都不想做的懶散心態。最新一期節目中,張大大被告“迷之自信”,他也不負眾望,說出“我美世界才美”的口號,現場演示如何P圖,儼然是“不P圖會死星人”的最佳代言人。
社會的復雜性要求人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與成長速度。人的成長過程中,或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或是隨著觀察角度的更換,價值觀是不斷被打破、重塑的。《暴走法條君》就是一檔能帶給你新觀點、新認識、新角度的節目,當別人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自圓其說的時候,你不僅了解了對方的觀點,學會換位思考,人也在自然而然地變得更加寬容。
繼續說最近一期迷之自信的節目,《黑白星球》辯手馬薇薇強調不要因一時的浮夸與盲目自信毀掉一世名聲;綜藝大咖曹啟泰認為在數據時代,因為數據是無法更改的所以一言一行都要小心;張大大方的辯護律師傅首爾提出要“向討厭的人學習”;而當事人張大大則提出“每個人都有發光發熱的權利”。各方觀點不同,但都有理有據、引人思考。
這里有最及時的變化
從第一期節目到近期的節目,《暴走法條君》一直在不斷變換、調整和完善。第一期節目中,節目團隊給出了“朋友圈裝X和"好基友一輩子"兩個日常聊天話題,到“法庭”上對壘。但過多的細節和爆料使節目邏輯線不清晰,節奏拖沓。《暴走法條君》在之后幾期的節目中對此就做了改進,每期都有一個固定的主題,整期節目都圍繞這個主題推進節目,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暴走法條君》剛播出節目時,明星嘉賓因表達沒有條理性,也沒有聯系到相關的生活經驗,最終效果顯得散漫而無力。之后請來寇乃馨、黃國倫、大張偉、吳宗憲等更有辯論表達能力的明星,整個節目的效果就變得更精彩。
而最近一期節目中,節目組又給出了新的創意,顛覆了受眾粉絲理論中“節目要慎重改版、盡量保持原版”的原則,正中現代人“喜新厭舊”的下懷。張大大浮夸出場,擔當被告一方大律師,最后才發現自己竟然是被告。主持人張大大同時成為“被告”和“辯護律師”,這與以往節目由素人告狀、明星辯護的表現形式大不相同。
張大大一上來就坦白:“來這個節目之前簽了生死狀,能活著進來,不一定能活著出去。”張大大被告“作”、“奇葩”,但最后卻用“為自己的個性和言行負責”和“每一分努力都是為了滿足觀眾成為更優秀自己”的態度征服了在場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