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娛樂獨角獸
“在魚群里,有一只不太好看的小魚。魚群組成了一條大魚,這只小魚變成了魚群的眼睛,它帶著魚群,一起在海洋里探索,看更廣闊的世界。”
9月26日,在以“躍”為主題的品牌戰略發布會上,微影時代CEO林寧以繪本《小黑魚》里的一幅畫作為演講開場。
發布會上,林寧宣布微影時代推出全新企業品牌“娛躍”,旗下“娛躍影業”與“娛躍發行”并駕齊驅。同時,“微票兒”正式升級為“娛票兒”。 “我們的定位,是基于移動社交做新生代的娛樂公司。”這家獨角獸公司品牌戰略的升級,預示著微影時代進一步挖掘內容市場,連接資本,完善泛娛樂產業鏈布局。 微影時代CEO林寧一直強調:“微影時代從來沒有定位為一個票務公司”。根據藝恩數據,2016年上半年,微影時代參與出品或發行影片18部,總票房達67.9億元。
正如林寧在接受媒體采訪中表示,“微影時代希望在內容產業做得更多”。與貓眼和光線的聯姻不同,微影時代決心切入內容最上游,是否將改變在線售票行業的舊格局?
1、票補降溫?“互聯網+電影”迎來拐點
林寧在會上表示,“從好萊塢到中國,娛樂產業本質上就是內容行業,內容才是皇冠上的珍珠。”他希望娛躍影業的平臺,在未來可以連接最好的生產力,“我們希望能夠合作最富有創造力的導演、藝人,共同為觀眾打造精品的內容。”
娛躍影業的首次亮相,便公布了首批10個影視項目。其中包括馬伯庸的經典IP《長安十二時辰》、根據熊頓漫畫改編的《熟女日志》、辛夷塢系列IP、敦煌系列魔幻電影等大IP,以及葛優主演的《斷片兒》、女性題材電影《減肥俠》、經典動畫重制版《雪孩子》以及《少年幻獸師》、《錦衣少年行》、《怪探司馬洛》系列等片。
實際上,從2015年下半年在線票務線上化率飽和、市場格局逐步穩定后,各家互聯網票務平臺都積極地布局產業鏈上游,以爭取優質內容資源。但此前,這些公司大多數以“跟投”,也即資本運作的方式來參與影視項目,少有深入項目的開發和制作過程。 而此次,娛躍影業率先公布了首批項目,微影時代也成為了幾個主流在線票務平臺之中,首次公布詳細片單的公司。而更為重要的是,林寧表示“所有的項目都是由娛躍影業主控并自主研發”。 “會上發布的內容很多都是去年籌備的。其實還有很多項目在開發中,沒有辦法拿出來,導演也沒選好,儲備的項目還有20、30個,都還是比較基礎的”,林寧說。
“互聯網+電影”正在迎來拐點,互聯網巨頭和獨角獸公司在上游資源、項目開發的競爭將愈發白熱化。此前在上海電影節上,阿里影業一口氣發布了17部電影;騰訊影業成立一周年之際也連發了21個影視項目。同時在與傳統民營“老大哥們”的合作與競爭中,市場將更有可能迎來更多優質的作品與內容,在這個層面來看,“互聯網+電影”無疑成為了市場優質內容的催化劑。 與去年的瘋狂燒錢不同,今年各大在線票務平臺紛紛開始打造全產業鏈,力圖打入電影圈的中上游領域,因此“票補”的力度大大減小,這也被認為是今年遭遇“最冷暑期檔”的罪魁禍首。 林寧認為,去年市場的增長主要是靠在線票務來做觸達。而現在,票補力度下降,一方面是因為“市場格局基本上切開了”,“我們覆蓋用戶量足夠了,中國有7000家影城,我們連接了6000家”。另一方面,“增量已經不是在那些沒有看過電影的人看電影,票務是很多非互聯網的人變成互聯網的人。我們現在共同努力的目標,應該是讓喜歡看電影的用戶看到好電影,讓他們的觀影頻次更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線售票行業也進入2.0時代:其標志是光線控股貓眼,內容已經成為在線售票行業的下一個增長點,而微影時代這次的品牌升級,將走的更加徹底。
2、依靠自身大數據,發力“分眾市場”
如果說娛躍影業的使命是制作與輸出優質內容,那么娛躍發行的使命,便是發揮微影自身互聯網平臺發行能力和大數據能力,幫助好內容找到合適它的觀眾,幫助觀眾找到他們喜歡的內容。 娛躍發行透露了接下來的電影合作計劃,包括國慶檔《王牌逗王牌》、《爵跡》兩部熱門影片,以及即將于11月11日上映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一句頂一萬句》。
微信每月的活躍用戶數已達5.49億,手機QQ月活超過了8億,并且其中70%是85后。憑借與微信和手機QQ的戰略合作優勢,微影時代以及娛躍發行將得到海量用戶在選擇娛樂產品過程中第一手的核心數據,對于后續的宣發大有裨益。
“今天的出發點是大數據要與內容產業深度融合,有超過1/3的消費者在我們的品牌端,所以我們知道行業需要什么數據,加上好的內容互動,并不擔心好的內容分發不出去”,林寧稱。隨著娛樂工業化的發展,觀眾喜好的分眾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小眾影片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這時大數據的優勢將會更為凸顯。比如暑期檔微影時代聯合發行的《我們誕生在中國》,以豆瓣評分8.1的優質口碑帶動排片快速提升,最后以6588萬的票房,超過2015年原創類紀錄電影3150萬的票房總和。 林寧表示,微影時代目前擁有超過一億的娛樂消費用戶,覆蓋全國500個城市、6000多家影院。“我們的票務平臺在馬來西亞已經接了70%的影院,現在正在接香港、印尼,還有美國的AMC。只要能連接各種各樣的系統,其實我們就會成為好萊塢電影東南亞的分發渠道。”
3、除了“內容為王”,還要做資本連接器
林寧在發布會上稱,“過去兩年,我們用微影時代品牌連接了場景、連接了用戶、連接了大數據,未來我們會用娛躍品牌去連接內容、連接資本、連接生產力。” 林寧認為,資本是行業的驅動力。他坦言在電影領域,每一部好的作品背后都是投資,甚至都是賭博。“十部影片里面有一部賺錢,兩部打保本,七部虧本,你一定要讓行業不斷有錢進來,行業的生命力才會增長”。
行業需要“聰明的錢”——懂得尊重內容、尊重行業規則的錢。事實上,行業中一系列的合作、機遇,都源自于健康的資本運作與聯姻。
比如發布會上公布的喜劇電影《斷片兒》,娛躍影業聯合了九州夢工廠、英皇電影、華誼浩瀚等一流的影視行業公司共同出品,由郭爽執導,曾參與《九州海上牧云記》的梁超任制片人,葛優首任監制。
而就在今年8月,微影資本宣布與鳳凰投資、時尚資本、易同資本聯合投資了“九州夢工廠”,正是看中了其較強的內容開發潛力。改編自馬伯庸的IP、古裝動作劇《長安十二時辰》,由娛躍影業與留白影視聯合出品和開發。而留白影業亦是微影資本在內容制作領域參與投資的優質公司之一,后續娛躍影業還將與留白影業啟動大電影等一系列相關產品的開發計劃。
林寧稱,“我們在連接資本方面會做很多創新,包括現在分散,分散的速度我們希望能提高,使這個行業的資本池變大,這是我們要做的。”
通過資本連接,微影時代已經初步完成了在內容制作、發行營銷、票務服務、衍生品開發的完整娛樂產業鏈布局,“娛躍”企業品牌的升級,預示著微影時代正在向“娛樂集團”的目標發起沖刺。 深度參與內容產業鏈的最上游,已經是在線售票行業的“共識”。只不過成立兩個全新業務部門的微影時代轉型更為徹底。這次微影時代發布新品牌“娛躍”,會是在線售票行業進入內容“深水區”的一躍嗎? (來源:娛樂獨角獸)